吳蚊蚊:弄巷裡的咖啡館

A+A-

咖啡與蛋糕的香氣彌漫,打開木桌子上微暗的黃燈,映照在本子與散落四周的筆記。

看著老闆一家人邊在吧台聊天說笑,邊做糕點。坐在熟悉的咖啡館最後的桌子,是一種安心。

還是同一張木桌子。

剛開始寫書的時間,這咖啡館也是剛開不久。書曾在世界很多不同的角落停駐,最後座落在這裡。

從前其實沒有認真想過出書,只是喜歡寫;從一開始背包旅行途中,便拚命的寫。生怕那些人與事,細碎的,一些最微小的片段,被風一吹,很快便記不得。

當下所有的經歷與遇上的笑臉,都組成自身。打開筆記,是一頁頁人生。

旅途與生命,發現之後是另一個發現,有時像是永遠沒有盡頭的尋找。彷彿想捉緊一些回憶去證明些甚麼。

懷念寫第一本書時的純粹,寫作就是全部。每天除了吃飯,都是瘋狂看書寫字的交替;沒有其他繁瑣與工作,也無人認識。一早起來看書,睡前也是埋首在書堆之中。浮游在陌生的街頭,一種彷如透明的存在感,若有若無,是一種無比愜意的狀態。傍晚,我會在城市騎一陣子單車。

每天都似是拚了命的去寫,寫完了便好了,所有快樂悲傷。寫作是一種責任,成為最堅固的堡壘與島嶼。

那時口袋裡的錢不多,點餐都要盤算著。沒有其他地方可待,不好意思,卻又厚面皮常常待到很晚,到差不多店要關門的時間。店家就一直讓我坐在那個安靜的角落,從沒有追過加點。久而久之,就進展成三不五時送上說是不小心做多了的小蛋糕或是鬆餅或是甜點。我推卻「那下次我就不敢來了」,他們每次都說「你要幫忙吃呀,不吃就浪費了」。

有時還會得到他們家鄉的手信與乾果。付錢當然都不成功,只能在過節時帶上香港的蛋卷與老婆餅答謝。

書出版的時候,當然就在那辦了一場新書分享會。

幾年過去,店裡新增了許多不同種類的糕點與飲品。一家四口一起經營,妹妹也會幫忙一起研發新甜點和蛋糕。看著他們一家溫馨的背影,真好。

現在一舊雲旅人的口袋不多不少有足夠生活與買咖啡的錢,可以買很多不同的咖啡。但偏執地只想點這裡的咖啡和提拉米蘇,有特別的屬於回憶的苦澀香甜交錯香氣。

大門旁的捕夢網隨風轉動;年前在尼泊爾帶來送店裡的。

轉角的咖啡館不只紀錄了他們自己與許許多多人的生活與成長。當中還包括一個不起眼的旅人;在遠方有個落腳之處。就如店的名字,西班牙文的「家」。老闆說,他小小的咖啡店裡也有一位寫作者,他能做的就只是不打擾,給予一個地方讓她一直寫。「記住要常回家」。

每次經過咖啡館,總回想起那不確定,卻充實又拚命的時光。

從窗外看去,咖啡館始終如一,透出溫暖微黃的光。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旅行打雜寫作人,一舊雲旅行者雜貨店店主,輕背包文化旅行體驗公司創辦人之一。現旅居台灣。 曾任雜誌編輯及電視主播記者。 2011 年辭職脫離辦公室,開始浮遊旅居生活,投入自由文字工作。 著有台灣出版,記錄西藏尼泊爾印度215天陸路見聞《旅活》, 以及合著《良業遊民》。 曾主持香港電台 <城市遊棄>,<自遊香港>, 以及ViuTV <404不存在的國落>,<返鄉下>等旅遊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