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欺凌問題,瑞士如何處理?

A+A-
日內瓦國際學校 Institut International de Lancy 正實行反欺凌計劃;圖為藝術導師到該校授課。 圖片來源:Classes_8eIIL/Twitter

欺凌彷彿是依附學校環境而生的問題,即使是總在「世界快樂報告」中排頭幾位的瑞士,亦約有 10 分之 1 兒童在上學期間成為受欺凌者。有見及此,當地不少學校嘗試採用由芬蘭設計的方案,以解決校內社交互動所衍生出來的問題。

欺凌現象多年來有增無減,國際學生能力評估計劃(PISA)於 2018 年 12 月發佈的調查顯示,發生欺凌的機率自 2015 年以來至少增加 2%。接受調查的 15 歲青少年中,約有 13% 表示他們經常被取笑,11% 的人說他們是被造謠的對象,7% 的人說他們身體遭受攻擊。嘲弄、侮辱、威脅及人身攻擊是許多學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這些經歷可能會帶來難以彌補的後果。

日內瓦國際學校 Institut International de Lancy 一班中一生剛參加了一個角色扮演練習,他們獲安排代入被欺凌同學、欺凌者及沒勇氣挺身而出的旁觀者,以理解欺凌事件中最主要三方的立場。練習結束時,學生要向老師分享他們的感受及想法,一名參與的男孩說:「欺凌者不一定是壞孩子 —— 他們有時正受某些事情困擾。」另一名女孩總結道:「作為一個欺凌者,會覺得自己擁有權力。」討論後,他們嘗試制訂相處規則,由源頭杜絕欺凌。

學生談論欺凌,有助他們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存在。法語老師 Ingrid Defretin 說:「在最後一節課中,我的學生意識到他們過去曾欺凌一位同學。我們試圖了解為甚麼會發生這種情況,以及如何避免。」

近一年來,校內 1,400 名學生會定期參加此類工作坊,為學校在 2020 年 8 月推出的 KiVa 反欺凌計劃其中一部分。計劃應用的方案,是芬蘭圖爾庫大學 (University of Turku)在 1990 年代,由當地教育文化部支援下研發所得,現時已應用於大多數芬蘭學校,又為超過 18 個其他國家及地區的學校所採用。計劃以預防為主,為教師提供大量的素材及構思,用於角色扮演和其他適齡活動。

校內的 KiVa 協調員 Francisco Benavente 提醒,計劃重點之一,是要區分學生之間發生的是欺凌還是普通衝突。他說:「父母有時會混淆兩者。不幸地,爭吵是生活的一部分;另一方面,欺凌是反復和蓄意的行為,在學校或其他地方都不允許發生。」但他補充指,父母需要遠離欺凌事件,交由學校處理情況,「我們需要得到父母的信任,以便用最可行的方法幫助他們的孩子」。

此外,洛桑市(Lausanne)社會工作與健康科學學院高級講師 Basile Perret 指出,在處理欺凌事件時,關鍵是採取非指責的方法,以防進一步加深涉事同學間的成見。他解釋:「有些學生說,當欺凌他們的人受到懲罰後,他們本身的遭遇更加凄慘,像地獄一樣。」相反,應該讓欺凌者參與對談,並幫助欺凌者弄清楚他們可以做些甚麼,以改善受害者處境。

至於教師及其他學校職員,亦必需對欺凌行為「零容忍」。Perret 直言:「最糟糕的是視而不見。而當情況失控時,教師必須尋得專門應急團隊協助。」此外,學校需要通過定期監察、比較各方觀點,並讓所有人參與及觀察,包括教職員、食堂工作人員、校車司機等,確保欺凌情況有確實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