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l Monday】人生路很長,先教會孩子們生存之道

A+A-
大阪市立田島南小中學校推行生存教育,教導學生尊重自己及他人的思想、身體及生命。 圖片來源:mizuho_ishin/X

在大阪市立田島南小學,老師別所美佐子問:「權利是甚麼?」有學生坦言曾被人說過自己沒有權利,另一位學生則指在動畫中聽聞過。別所說:「無論誰都擁有能安心生活下去的權利,同時也伴隨責任。」以上是該小學三年級的常規生存教育課程內容。

生存教育(「⽣きる」教育)是大阪市立生野南小學設計的獨特教育計劃。以往該校經常發生語言及肢體暴力事件。為應對這種情況,學校從 2014 年開始著手改善,暴力行為雖逐漸減少,但許多孩子的自尊心仍然低落。兩年後學校展開生存教育,培養學生自我肯定,教學生學會如何尊重自己和他人。

生野南小學於 2022 年過渡至田島南小學,與市營田島中學整合成一條龍學校。生存教育涵蓋小學一年級至中三學生,每年的課程主題均有所不同,從預防虐待教育及治療的教育等角度出發,幫助學生連結自己的過去、現在及未來,以便他們能夠正面地生活。

並非任由擺佈:讓孩子認識自己的權利

小三學生會花 8 小時學習「兒童權利公約」。別所在授課時會配以公約手冊,詳細講述公約第 1 至 40 條,並問學生:「有哪些權利保障是你認為很好的呢?」有學生答是「第 6 條,生存權及得到養育的權利」,有的認為是「第 9 條,與父母在一起的權利」,以及「第 19 條,不被父母虐待的權利」。

校內有些學生來自附近的兒童保護機構「田島童園」,入住的兒童通常因為受虐待等原因不能與家人同住。別所在課堂上引用公約第 9 條提出「如果在一起不利於孩子,則應分開生活」,而第 18 條提到父母雖有養育責任,但如果做不到的話,應該交由其他家人或家人以外,會將孩子放在首位的人養育。別所說:「透過教學,孩子開始意識到田島童園是保護兒童的地方。」

有擔憂,學會與人商討

另一堂課的主題是「煩惱相談室」,別所請學生寫信表達自己的憂慮。她說:「當心裡有很多擔憂時,就會變得無力。老師希望可以助你們感覺好一點,哪怕只是一點點。與某人談心事需要極大勇氣,但這是一件好事,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不必獨自擔心,所以請寫下任何你覺得難受,但可以與某人談論的事情。」學生寫下擔憂時,亦需要記下是否想與老師,或其他人討論他們的擔憂。

在最後一課中,別所與學生一同思考相談室收集到的煩惱。她根據孩子的憂慮結合成一封虛構的信件,學生們則分成小組,針對信內涉及欺凌及虐待的憂慮,討論哪些權利沒有受到保護,並思考如果自身處於這種情況下該怎麼辦。最後,別所向孩子們提出:「如發現自己的權利沒有得到保護,請與他人傾訴」,並建議他們應向他人尋求幫助,包括家人、朋友、老師、田島童園等。她強調:「不要獨自苦惱」。

受課程影響的不只是學生,大人觀課後也感到眼界大開。監護人鐘田昭子說:「父母往往認為孩子屬於自己,可以任由自己擺佈,但我這次意識到需要將孩子視為獨立的個體。過去我一直壓抑很有主見的次子,但我開始覺得這個孩子也有發言權,所以會聽他的意見。」其二兒子耀,目前是市立田島中學三年級學生,他說:「第一次知道自己也擁有權利時,我感覺受到保護。」接受過如生存教育後,彼此都學會盡量不以自己的想法來決定別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