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甚麼會有人成為欺凌者?

A+A-
圖片來源:路透社

研究估計,高達 35% 的人曾經歷過欺凌。曾遭欺凌的兒童和青少年,會面臨焦慮、憂鬱、輟學、同儕排斥、社會孤立和自殘風險。就心理健康而言,欺凌的危害與虐待兒童一樣,甚至更嚴重。大約 20% 的受害者將來心理健康仍會出現問題,到 50 歲也是如此。但反過來,到底為甚麼會有人成為欺凌者

欺凌是指權力或地位較高的人,例如校園內受歡迎的學生,反復挑釁、騷擾、激怒或傷害權力或地低較低的人。欺凌可以包括推、打等肢體動作,也有散佈謠言、排擠等破壞人際關係的手段,或言語侮辱以至性騷擾、跟蹤等。有時欺凌者會基於他人的種族、宗教、性取向或外表而針對方,性小眾群體、超重、有身體或發展障礙者更容易受欺凌。

美國特拉華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科學系教授 Sara Goldstein 指,欺凌者會模仿眼見的行為,心理學家稱之為模仿或社會學習。她認為媒體是關鍵之一,當不堪、暴力的行為在音樂、電子遊戲、電視、電影中獲美化及遊戲化,特別是事情看似爽快或因此得到獎勵時,欺凌者就會模仿自己所看所聽的東西。同時,家庭也是影響因素,如果孩子在不友善、不親密的家庭長大,有大量體罰及見證父母相爭等嚴重家庭衝突,他們就會認為這種行為屬可以接受,並自覺可用這種方式對待其他同齡人。

同輩的行為也起模仿之效。Goldstein 指當孩子與一群惡霸交朋友,也會變得更有可能欺凌別人,因為這些行為,會讓自己在朋友面前看似威風。也有人出於貶抑他人時自我感覺更好而為之,因為欺凌者常做的事情,就是尋找並欺負自尊心低的人,在壓制他人的過程中保持自己的地位、增加自信心。又或有人發現武力、恐嚇對其他人有效,自己可以憑此獲得想要的東西。Goldstein 補充,另有一些欺凌者其實是難以控制情緒,生氣時無法冷靜下來。

被欺凌者固然需要幫助,英國兒童心理治療師 Alison Roy 認為欺凌者也要得到幫助。她提出,欺凌者本人可能也受過某些「嚴重傷害」,最終導致其傷害他人。一個人成為欺凌者,主因之一是他有不知道該怎麼處理的感受和經驗,導致「他們覺得自己要將這些不好的感覺傳遞給別人」。她指:「他們可能處於被控制的境地,所認識的唯一行為方式,就是要讓別人覺得自身不受重視。霸凌者需要我們的幫助,一如我們要幫助受欺凌的人。他們毋用再繼續想傷害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