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恆的代價,夜光錶的黑歷史

A+A-
夜光錶是放射性元素鐳所衍生出來的主要產物。 圖片來源:rutgers.edu

如今一般入門價位的腕錶都有夜光功能,現代人習以為常,不覺新奇,甚至連錶廠都普遍不再以夜光功能為賣點。然而,在一個世紀之前,夜光錶的出現曾是非常新穎和吸引的設計,錶盤上的特殊夜光塗層,不需要太陽照射,便可持續發光,聽起來就像魔法一樣。魔法的背後往往是跟魔鬼的交易,而那懾人的炫光背後,是一段犧牲了無數女性的黑歷史。

夜光塗層的原理就是將放射性元素的能量轉化成光,由於鐳(Radium)的半衰期長達 1,600 年,理論上能永久發亮,而這也是鐳衍生出來其中一個最常用和成功的產物。據 CNN 提及,第一家生產這種夜光錶的工廠,開設於美國新澤西州,時間是 1916 年。當時錶廠約聘請了 70 位女工,工作非但不苟刻,在她們眼中更是一份薪水高而富吸引力的優差。工序既不繁複也不用付出勞力,只需要細心巧手,為錶盤上的微小部件塗上夜光顏料。由於器材技術所限,若要如此準確地塗色,她們一般都會根據錶廠指引,先用嘴唇舔一下筆頭,讓其變尖。誠然,夜光塗料是含有鐳的,放射性物質嚴重致癌,這個等同慢性自殺的行為,在今日付再多薪水都不會有人肯做,但當時人類對鐳並未有全盤了解。鐳由居禮夫人和丈夫於 1898 年所發現,面世不足 20 年,而放射性物質對人體構成的破壞乃慢性侵蝕,在 20 世紀初,時間尚未足以讓其特性顯露。但亦因為這個「時差」,這批女工於多年來接觸過的每一隻夜光錶,甚至每塗上一筆,其實都在體內累積了致命的鐳。

她們被稱為鐳女孩(Radium Girls)。

鐳是繼釙(Polonium)之後第二個被居禮夫人發現的新元素,而放射性(Radioactivity)這個詞語也是源自於鐳的命名。鐳的誕生,在開創了放射性治癒的同時,也是人類科學史上一個巨大的美麗錯誤。去年出版了「鐳女孩The Radium Girls)」的自由作家 Kate Moore,便解釋指:「因為鐳太過強大而有效了,它很快就被當成全能健康劑,就像今日大家會持續吃的維他命丸一樣,當時人們對其治療功效趨之若鶩 。」鐳甫一面世就被應用在抗癌治療上,最初它的效用被過度放大,價格高昂但在日常生活隨處可見,譬如牙膏、化妝品、食物和飲品,甚至催生出一種名為 Radithor 的飲用調劑,即是加入了鐳的蒸餾水,並以具有起死回生的療效作宣傳。喬治城大學放射學專家 Timothy Jorgensen 表示:「當時大家都知道放射性物質會釋放能量,問題是那年代的人並不知道這情況其實對人體有害。」

鐳的產品作為治療良藥廣泛應用,以對付所有因虛弱而引致的疾病,包括一般的勞損以致像陽痿這樣的疑難雜症。但充當萬能藥一段長時間之後,形勢有變,鐳終於證實是致命毒物。在 1932 年,「華爾街日報」以頭條報道:「鐳的療效一直顯著,直至有人下顎跌出來。」死者是美國名流紳士  Eben Byers,據指他每日都飲用含鐳的調劑,持續幾年,終至送命。

鐳的化學結構與鈣相似,由於骨骼由鈣組成,體內含有的鐳會錯誤取代了鈣,對骨骼造成嚴重破壞,而且鐳的半衰期與人的壽命相比等同無限,因此傷害是永久性的。當中,骨癌和骨壞死就是最常見因服食了鐳而引發的放射性疾病。

時人會飲用的鐳射補充劑。 圖片來源:Sam LaRussa
鐳射粉。 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鐳可治癌,亦會致癌,但這個真相在 1920 年尚未被人類發現。其時全世界雖然都開始關注放射性物質的安全,而這批女工亦有質疑攝取這些夜光塗料會否中毒,不過,製錶廠在商言商,理所當然作出了安全保證,而且鐳是慢性中毒,並非即時致命,到眾人相繼發病和證實了鐳對骨骼的侵蝕特性,其實已經過了很多年,早就來不及抽身而退。

在那個年代,製錶廠的女工也並非全然是蒙在鼓裡的白老鼠。鐳只被提醒具有危險性,大量攝取會對人體有害,但因為它能刺激紅血球,一般人都認定它是對人體有益的。事實上,錶廠女工更傾向相信,在錶廠工作會讓她們變得更健康。鐳在當時是嶄新的神奇藥物,並且也是當時世上最貴的稀有物質,換算成今日市值,每克價值 220 萬美元,加上工作待遇極好,她們不但自覺是尊貴處優的好差事,還紛紛提議姊妹和朋友入行,這美麗的錯誤,也是導致他日受害者為數眾多的主要原因。

還有另一個較次要的原因,就是女人愛美。夜光塗層乾了之後,發光的放射微粒會飄浮在空氣中,並沾上工人的頭髮和衣服。於是,當下班後女工在外面走動,都會不經意地閃閃發亮,顯得分外矚目。這成為了當時深受女性歡迎的潮流風尚。所謂的當時,是指鐳仍然被視為萬能良藥的日子。

錶廠女工曾錯誤地相信,鐳能夠讓她們變得更健康。圖片來源:rutgers.edu

 1922 年,悄悄發生了第一宗錶廠女工致死事件。22 歲的 Mollie Maggia 飽受痛苦煎熬一年之後去世,然而,當時有意或無意地誤指她只是死於梅毒。事實上,她有嚴重的鐳顎(Radium jaw),受到鐳的長期破壞,其顎骨有無數穿洞,下顎脆弱得醫生隨手便可以拿出來,而這顯然是因為她的工作,讓口腔積累了大量的放射性物質。

這批「鐳女孩」在 20 年代相繼發病,出現四肢冇力或牙痛等癥狀,但可以想像的是,製錶廠反應極慢,而且極力推卸責任,直到 1928 年才修改工作指引,並為工人增加防止接觸放射物的保護器具。而隨著愈來愈多死亡個案證實與鐳有關,美國食物藥品監察局(FDA)最終在 1938 年禁止了含鐳的產品。

難以估計歷來有多少女性受到錶上的鐳影響,Moore 認為,至少有好幾千人,因為部分人後來還會因身體受放射物侵蝕而死於各種癌症。但另一方面,這些女工對放射性研究有著重大貢獻,在冷戰時期,她們不少人都自願參與科研,協助放射化學的發展,她形容:「如今我們終於知道放射物在人體所構成的一切影響,全都有賴於她們。」

直到 1968 年,製錶廠便正式不再以鐳作為夜光塗料。在 60 年代,取而代之的新夜光塗層,則改用了氚(Tritium),氚的半衰期只有 12 年,毒性遠低於鐳,唯一相應的缺點就是 40  50 年之後,夜光效果便會減退或消失。但當然,對人體的壽命來說,不奢望永恆,時效已經足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