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

|共489篇|

抗中的疫苗角力戰

中國承諾,將向 53 個國家無償提供武肺疫苗。卡塔爾半島電視台(Al Jazeera)報道,中國向外國提供疫苗的同時,國內接種數字卻遠低於輸出量約 10 倍;外界質疑此舉為其疫苗外交政策。另一方面,英國「金融時報」指,美國正同日本、印度及澳洲合作,制定向亞洲國家分發疫苗的計劃,作為中國在印度太平洋地區擴展影響力的戰略應對。

日本的疫苗研發工作,為何遠遠落後其他發達國家?

日本是東亞地區其中一個武肺疫情最嚴重的國家,截至 2 月 28 日,當地累計超過 43 萬宗確診,約 7,800 人死亡。疫情蔓延,東京奧運前景未卜,經濟蕭條,上任才不到半年的菅義偉內閣,為此飽受極大政治壓力。然而,日本無論是疫苗接種抑或是自主研發工作,一直遠遠落後英美,「外交家」雜誌就有評論文章分析當中原因。

窮國無將來:疫症加劇負債,社福環保皆要棄?

武漢肺炎爆發以來,全球一直累積令人震驚的帳單:損失數萬億美元稅收的同時,支出暴增及新加借款對下一代造成債務重擔。「華盛頓郵報」指出,那些低收入國家本已欠下巨款,疫症再加劇入不敷支的情況,令她們逐步淪為經濟危險地區,最受打擊者更有可能破產。分析更指,這場「債務海嘯」甚至威脅一些穩定、和平的中等收入國。

疫下一年,還有新的戴口罩方式?

武漢肺炎至今肆虐一年,但疫情反覆無常,英國、巴西、南非及印度等地更相繼出現病毒變種,傳染力有所提升。為更有效預防,一些專家建議改用保護性較強的醫用呼吸器(Medical-grade respirator),或同時佩戴外科口罩及布口罩。前者尚能理解,後者卻真有用?還是這些均為庸人自擾,照用一個不織布口罩即可?

【Soul Monday】歌劇老師教武肺康復者練氣

不少武肺患者在康復後,仍要面對「手尾長」的後遺症。英格蘭國家歌劇團(ENO)有見及此,就嘗試與倫敦一間醫院合作,舉辦為期 6 星期的呼吸訓練計劃「E.N.O. Breathe」。機構利用經臨床驗證的復康練習,結合專業歌唱導師的技巧,為受後遺症影響的康復者提供度身訂做的網上聲樂課程。計劃在幫助病人之餘,亦助歌劇從業員艱難時期,尋回工作動力。

宵禁之下:留學生渴望工作,更渴望回校見人

法國的大學學費及宿費相宜,很多課程每年註冊費亦少於 300 美元,因而吸引很多出身微寒的外國青年入讀,追求知識並交朋結友,開闊自己眼界。這些留學生仰賴咖啡師、侍應及店員等服務業兼職,以支付學費、房租及生活開銷,但疫症大流行重挫經濟,各間院校亦改為網上授課,留學生沒了收入亦沒了社交,承受著經濟及心理的雙重打擊。他們不只渴望工作,還渴望回校見人。

【公廁私有】為何泰國人總愛付費廁所?

武肺疫情之下,人人講究衛生,為免沾染細菌,對於室外環境的一切,可以的話,皆不想用手去碰觸。但最難避免細菌的時刻,恐怕是人有三急,必須使用公共廁所。鑑於一般公廁衛生情況欠佳,令人在外解手難免膽顫心驚,瑞士初創公司 Mister Loo 數年前在東南亞開展高檔連鎖收費公廁事業,結果設施在疫情期間,大受泰國用戶歡迎。

疫苗外交的同時,中國多少人已接種疫苗?

香港已取得 100 萬劑中國科興疫苗,本月 26 日開始疫苗接種計劃。號稱在全球推動研發、生產及公平分配疫苗的中國,國內接種情況又如何?數據反映,當地疫苗接種率目前相對落後。「經濟學人」報道稱,中國民眾普遍接受疫苗接種,但當地疫苗對外供應緊張,導致國內接種率並不理想。

帶著「疫苗護照」安心出行?

出入場所要登記個人資料或留下記錄,成為某些人的疫下新「常態」。若一個人不想將行蹤等私隱,交予不信任的手機應用程式或第三方,那只剩下不出行或選擇是否進場的所謂「自由」。當疫苗護照(Vaccine Passport)成為另一新常態,又是否能令人接受?疫苗護照的推行方式、相關困難甚至應否推行,成為近日西方媒體探討的話題。

【Soul Tue】失業大軍變抗疫新兵

自去年春季武漢肺炎爆發,數以百萬計的英國人失業。其中數千人不願坐以待斃,選擇受聘於國民保健服務(NHS)及政府外判承包商,從事清潔病棟、宣傳隔離規定及安排檢測等臨時工,成為抗疫大軍的一分子。雖然薪金甚低,他們亦不打算長做,但陌生的工作崗位反能給予一些慰藉,甚至為自己的專業技能找到新目標。

印度武肺病例急降,群體免疫達成?

去年 9 月初,印度單日新增 90,802 宗武漢肺炎確診個案,累計 420 萬宗病例,超越巴西成為全球染疫數字第二高國家;單是 11 月,當地就增加 128 萬宗病例。然而,這個人口超過 13.5 億的大國,上週錄得近八個月以來最少新增個案,其中週二單日僅得 8,635 宗,相當於人口不到印度 2% 的紐約州同日染疫數字。到底,印度近期如個扭轉持續數月的高染疫數困境?

另一個抗疫戰場 —— 醫院洗衣工場

武漢肺炎對全球醫療系統造成沉重負荷,日以繼夜與疫症搏鬥的卻不只有前線醫護。以法國為例,現時平均每日新增逾 20,000 宗感染個案,醫院的洗衣場亦成為抗疫戰場。工人每天「全副武裝」,洗滌及烘乾數量驚人的髒衣和床具,危險而繁重的工作為他們帶來莫大壓力,外界卻對這些所知甚少。

做人怪一點,生活更美好?

疫症大流行下,你自覺變得有點古怪,言行稍為異於常人,或有別於過去的自己?別擔心,這世上多的是同伴,他們愛點蠟燭、瘋狂囤積物品或是「溜貓」。心理學家指出,這些傾向可能只是意味你正在放鬆,成為一個完全解放、真實的自己。更何況,其實做人有點怪,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Neo:如果外賣員是長瀨智也

之前「遙距戀愛」那樣,無時無刻提著防疫、消毒、緊急宣言狀態等字眼,的確令部分觀眾感到煩擾。但若能在現實與虛構之間取得平衡,僅把「後武肺」當作故事背景,則可令觀眾與角色產生共鳴。而如果編劇技高一籌,懂得巧妙運用相關元素,有時候還能為劇情加分。

抗疫的公共行政學:訴諸恐懼已不合時宜?

公共衛生是一門跨領域的學問,除了醫學和微生物學外,也涉及公共行政的知識。政府要透過各種工具,調節大眾的集體行為。例如政府會透過訴諸恐懼,令市民遵從衛生指引。俄亥俄州立大學的公共衛生學院院長 Amy Lauren Fairchild 和哥倫比亞大學社會醫學教授 Ronald Bayer 就在學術網站 The Conversation 撰文,認為這種方式已不合時宜,而且會有反效果,醫學討論應回歸實證。

【Soul Monday】推動接種疫苗的讀書會

美國新墨西哥州的優秀女性讀書會(The Fabulous Ladies Book Club),10 名成員多是在職母親,所以常在一間牛排餐館碰面,一邊吃喝一邊分享閱讀心得。直到武漢肺炎爆發,讀書會只能改為網上聚會,但最近她們走出屏幕再度集合,執行一項新任務 —— 協助自己城鎮的居民接種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