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老人】現代生活有損大腦健康?

A+A-
圖片來源:Artur Widak/NurPhoto via Getty Images

據世界衞生組織,全球有 5,500 萬人患有阿茲海默症等老化相關疾病。腦科學家已知人們大約從 40 歲起,隨年齡增長和受生活方式影響,腦細胞會逐漸萎縮及死亡;但這些研究大多是針對白人和工業化社會人口,並尤其缺乏孤立社群的數據。美國查普曼大學人類學和衛生經濟學教授 Hillard Kaplan,於 2014 至 19 年間跟醫生、生物化學家和人類學家組成流動團隊,到訪亞馬遜偏遠地區逾 100 個村莊收集原住民的健康數據,以找出非工業化的生活模式,會否對大腦退化帶來不同影響

Kaplan 的相關研究早於 1980 年代展開,當時他發現秘魯土著群 Mashiguenga 即使在晚年仍能保持心臟健康。其後 30 年,他們一直研究生活方式與慢性病之間的關聯,並證實亞馬遜偏遠地區的原住民 Tsimane,心臟病和糖尿病發病率均比歐美人較低,且跟年老無關。根據美國國家生命統計系統(NVSR)於 2019 年的資料,該國死於心臟病、癌症、高血壓、糖尿病和阿茲海默症的人,佔總死亡人數高達 56%,主要關乎攝取過高卡路里和體力活動不足。而 Tsimane 仍依靠原始農耕或狩獵等消耗大量體力的方式覓食,意味著他們或不受城市生活的弊病所影響。

維持腦容量的「最佳平衡」

研究團隊想進一步了解非工業化的生活模式是否也對大腦有益,並將研究對象由 Tsimane 擴至鄰近另一個以務農維生、不太依賴打獵覓食的土著團體 Moseten。在 1,165 名逾 40 歲的參與者中,Tsimane 的大腦體積每 10 年損失約 2.3%;Moseten 約 2.8%;工業化社會人口約 3.5%。而在 70 多歲的老人當中,差異更將近 1 倍。

在工業化社會生活的人口中,當體重指數(BMI)和非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所謂「壞」膽固醇)上升,腦容量通常會隨之而下降,但 Tsimane 和 Moseten 的腦容量卻隨著 BMI 和膽固醇升高而大大提升。Kaplan 認為這表明了能量攝入與輸出之間有一個「最佳平衡點」:如日常需消耗大量能量,則可提高 BMI;但如無法維持兩者平衡,腦容量或將更快下降。這可能是因為心血管健康變差,確切機制尚待研究。該團隊將工業化社會人口攝入太多卡路里、太少體力活動而損害大腦的「失衡」現象,稱為「富裕的困窘」(embarrassment of riches)。

遺傳、社交、大腦鍛煉?SuperAging 的其他因素

這是首個比較不同社群的腦容量研究,揭示生活方式或可改變大腦發展。惟當中仍牽涉許多新問題,例如年齡會否影響 BMI 和膽固醇與腦容量之間的關係?在針對美國和歐洲人的其他研究中表明,中年人擁有高 BMI,大腦健康狀況會欠佳;老年人擁有低 BMI,則與虛弱和認知障礙有關。但總括而言,這些數據仍符合「富裕的困窘」此假設。

另外,研究人員只是評估了真正活到老年的參與者,可能無法代表整體人口,例如許多玻利維亞的原住民因感染疾病,而擁有更高的早死率。參與者亦可能具備了某些遺傳或生物學優勢;西北大學神經心理學家 Tamar Gefen 曾參與一項名為 SuperAging 的研究,當中許多 80 歲以上的「超級老人」,雖沒有健康的生活方式,但大腦功能跟年輕幾十歲的人一樣,萎縮程度亦比「認知水平一般」的老年人為小,可見遺傳因素可能是影響大腦健康的關鍵。SuperAging 的研究還顯示社交、情緒和大腦鍛煉都關乎大腦健康,彼此更互為影響。

Kaplan 認為需進一步了解各項生理和心理因素如何影響衰老,尋求實現能量進出的平衡 —— 這對現今美國人的健康尤其重要。而在玻利維亞,Tsimane 受益於工業技術的改善,也開始融入現代生活,這雖意味著他們將較易獲得醫療保健,但也可能更易受工業化社會常見的疾病影響,甚至將可能改變其大腦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