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

|共62篇|

智利示威的五大訴求

自 2019 年 10 月中起,智利幾乎每日爆發示威,即使總統道歉、撤回地鐵加價、調升最低工資與養老金以及承諾改革憲法,抗爭浪潮至今未息。2020 年智利運動會激化抑或平復,視乎「五大訴求」—— 重整經濟方針、合理修改憲法、貫徹民主原則、徹查軍警暴力、司法制裁總統 —— 能否實現。

理察三世:莎士比亞論暴政

「自 1950 年代早期起,從莎士比亞創作生涯的開始一直到終結,他不遺餘力反覆探索一個讓人深深困惑的問題:怎麼可能會有一整個國家落入一個暴君手中的情形出現?」開宗明義發此斷論,「暴君:莎士比亞論政治」一書的說服力並非源自新歷史主義的理論,亦無涉作者文評家葛林布萊的莎士比亞研究權威,而是對莎劇暴君的生動描述,梳理出其特質及上位條件 —— 譬如「理察三世」。

冧酒:美國獨立革命的燃料

美國獨立革命最具標誌性的導火線,莫過於波士頓傾茶事件:由本來一班自稱「自由之子」的示威者抗議剝削殖民地利益的「茶葉法案」,經英政府強力鎮壓,運動升級成「無代表,不納稅」的民主革命。星火要燎原,必須多方響應。如果說茶葉是引信,根據專研食物史的歷史學家 Lizzie Collingham 所指,冧酒(Rum)就是團結北美殖民地的助燃劑。

封鎖華盛頓 1971:無大台不合作運動濫觴?

全球暖化日益加劇,美國有環保團體計劃於 9 月 23 日封鎖華盛頓特區,堵塞主要交通幹道,以不合作運動呼籲政府回應訴求;另有關注氣候變化的青年領袖發起全球罷工週,數以百計活動舉行在即。封鎖首都並非氣候關注者首創,1971 年反越戰人士號召的「五月天」(May Day Protests)圍堵華盛頓事件創下多個歷史之最,包括美國史上最大型的直接抗爭,歷來最多人被捕的示威 —— 或者也是最為人所遺忘的運動。美國草根運動組織者 L.A. Kauffman 近作就回顧了這場重塑美國激進主義的短命抗爭。

林喜兒:這一場六月的革命

來自音樂劇「孤星淚(Les Misérables)」最流行及最重要的一首歌曲。法國作家雨果寫於 1862 年的同名小說,數十年來多次被改編成不同版本,大概以誕生於 80 年代的音樂劇版本最受歡迎,成為經典。BBC 去年尾推出電視版,一個從低下層人物折射大時代的故事,今天看來一點也不陌生。

陶傑:無法再回頭

香港林鄭月娥特區政府悍然實行「特黑共治」,驅使黑社會用暴力在元朗向市民暴打,警方配合,袖手旁觀,被香港瑞典商會會長,批評港警為「絕對的恥辱」。終於形成「黑警雙胞胎」,鐵證難賴。香港這個所謂國際都市僅餘的一點點形象,終於被林鄭一如所願,一手摧毁。

【知己知彼】獨裁者維繫政權的法則

常言道「暴政必亡」,但現實中的暴政不會自然消亡,有些獨裁者罪惡滔天,卻終其一生大權在握,還安享晚年。兩位美國政治學家撰寫著作「獨裁者手冊」,排除意識形態與政治道德因素,單純從現實政治出發,以冷酷筆觸客觀分析專制政權的存亡,總結各國獨裁者維繫政權的通則,也側面說明革命成功的關鍵。

鄭立:紅花俠影 —— 在政治裡,到處都是正義,卻沒有一方是正義

這作品在當時 TVB 播放的時候,給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這樣的架構,讓看卡通片時第一件事總是先問誰是好人,誰是壞人的小孩子,慢慢學會這個世界從不是這樣運作的。倒是回到現實看到一群中老年人,他們會認為自己在政治中,所支持的就是正義的一方。我就在想,雖然一大把年紀了,他們也許還比不上當年會認真看完這卡通片的小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