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反送中運動,已經延續超過半年,香港人的抗爭精神,打動不少中外人民的心,也啟發了不少海外示威者的抗爭策略,例如加泰隆尼亞示威和全球的「反抗滅絕」運動。以往學習香港史,通常只會提到香港由一個小漁村,發展成轉口港、工業城市,再到現在的國際金融中心。然而,由於香港獨特的地理位置,她在 19、20 世紀,不單止是一個經濟城市,更加是一個進步思想會聚的革命之都,不單向中國大陸,也向鄰近地區輸出革命,成為不少東南亞革命家學習、工作和避難之所。
菲律賓
1521 年到 1898 年間,西班牙殖民統治菲律賓逾 300 年,政府採取高壓手段鎮壓反對聲音,當地人民生活困苦。19 世紀後期,受到現代思潮啟發,菲律賓湧現了一批民族主義思想家,其中一位是被喻為「菲律賓國父」的黎剎(Jose Rizal),他有華人血統,是共濟會成員,兼通醫學和文學,同時是生物學家、工程學家和畫家。他因寫書炮轟西班牙殖民暴政,一度流亡海外,其中一站就是香港。他在 1891 到 1892 年於中環列拿士地臺開辦眼科診所,期間起草「菲律賓同盟會章程」,及後回國,正式成立了菲律賓革命組織「菲律賓同盟會」(La Liga Filipina)。不久之後黎剎被殖民政府逮捕,流放到北三寶顏省;1896 年,菲律賓革命爆發,黎剎在前往古巴途中被捕,遭到處決。
黎剎死後一年,另一位菲律賓革命家埃米利奧.阿奎納多(Emilio Aguinaldo)逃亡到香港。當時西班牙殖民者希望中止菲律賓革命,於是願意支付鉅款,和革命軍簽訂和約,但就要求阿奎納多和其他要員離開菲律賓。阿奎納多於是逃亡到香港,更在香港建立菲律賓革命政府,稱為香港軍事委員會(Hong Kong Junta),對外游說美日支持,也偷運大量物資到菲律賓本土。1898 年美國和西班牙爆發戰爭,阿奎納多乘美軍軍艦返國,協助美國打擊西班牙軍隊,並於 1899 年成立菲律賓第一共和國,自己成為第一任總統。可是後來美國反口,1899 到 1902 年的美菲戰爭後,吞併菲律賓,第一共和國也覆亡,菲律賓要到二戰後的解殖浪潮才得以獨立。
越南
除了菲律賓獨立運動,香港也在越南共產革命扮演重要角色。前越共主席兼創辦人胡志明年輕時以船員身份,四處遊歷,於 1920 年加入法國共產黨,成為共產國際一份子,並在法國結識周恩來。胡志明精通粵語,在 1925 年前往廣東支援省港大罷工。在多國游走後,胡志明在 1930 年決定落戶香港九龍城,易名宋文初。經過一輪籌組劃,胡志明發表「號召書」,正式在香港成立越南共產黨,一統當時越南的三個共產組織。可是,在法國施壓下,港英政府於 1931 年將其拘捕,監禁於域多利監獄,計劃遣返到越南。在英國律師羅士庇幫助下,胡志明改為流亡到新加坡,又輾轉送回香港,在 1933 年再次入獄。後來香港總督貝璐害怕胡志明病死獄中,於是親自介入。胡志明在同年靜靜獲釋,逃到廣東廈門,並在戰後 1945 年發表「獨立宣言」,宣佈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國。
中國大陸
孫中山,以及一眾興中會革命義士在香港的生平,基本上大部分香港人都耳熟能詳。然而,香港不止在整場辛亥革命扮演關鍵作用,也在後來中國的共產革命發揮重要角色,卻一直被中共主流史觀淡化。前香港大學歷史系系主任陳劉潔貞 1999 年著有「中國共產黨運動與香港 1921 – 1936」一書,講述香港在中國共產黨早期發展的戰略重要性。早期提供人才,到 1927 年後國民政府的清黨行動,香港成為廣東共產黨的指揮基地。南昌暴動和廣州暴動相繼失敗後,周恩來和中共十大元帥中的六人都先後來港避難,並繼續進行革命事業;其中周恩來更曾經因在廣東瘧疾病危,而在 1927 年到香港求醫。而香港在 30 年代,也一直是中共重要的物流和情報流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