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魂:「詩生活」,在這終將消失的書店……

A+A-

「詩生活」是台灣第一間,單純販賣詩集以及與詩相關商品的書店。獨特之處在於,其營運以十年為期。意謂這個不甚顯眼卻極其矚目的空間,每晝每夕,逐分逐秒,正在倒數,迎接消失於 2027 年的命運。

想及當年與「詩生活」老闆,同為香港詩人的陸穎魚,初識於台北,在咖啡店暢聊文學與來台的生活經驗。略顯羞澀又健談的她,向我娓娓道來開書店的理念和願景,同時愁苦資金所需。聽畢,覺得那是新奇又意義非凡,畢竟沒有想過將有一間書店以詩為心臟,成立一個細小的循環系統,推動每個詩人流通世界的血脈。

過了一段時間,趨往拜訪,「詩生活」已然成真。這個位於繁榮的台北中山站,幽靜寧謐的赤峰街,小而精緻的美學空間。淺藍兼白的牆壁、木地板、慵懶的沙發,每個書架陳列著世界各地的詩集,彰顯老闆選書的品味與多元風格;書桌則擺放著琳瑯滿目的文創商品,諸如手抄詩明信片、古董筆、年輕詩人刻字的皮革等等,牆上還襟框著素來神秘的夏宇的影像畫。

不久,我也把自己的詩集寄賣於這裡,還有以作品為題設計的筆記本。在「詩生活」最難以忘懷的記憶,莫過於與詩人崎雲辦了一場座談會,名為「云.云」,麋集一些聽眾與各方好友,霏微的對話,涵融彼此創作如何在入世與出塵的置換。彼夜,溫煦如搭起篝火,取的不只小圈子的暖,而是詩人與讀者,講者和聽眾,謀面相遇,交遞的故事契機,擺蕩往另一種可能的生活。

想及自己曾為一本詩選集的序言中寫道:「分享的意義正在於分享本身,內容也許不被記憶所誌,但將化作他們追尋本性的線索。詩人總是相對於主流的邊緣,沉溺和攀升,皆緊繫同一根繩索。分享詩的人和團體,正在於拿捏和丈量,之於不同面向的受眾。」也許,這就是分享之間牽引的救贖能量。

「詩生活」發生著美好的時光,也築巢於危陟的懸崖,因由這實體店面被刻劃著期限與消失的意義。倖然,近來他們成功募資「從前有間詩生活 —— 紙上書店」的企劃(把詩生活的「詩意象、可愛感、溫暖調、跨界別、共時性」融入未來五年五間「紙上書店」),以另一種型態超越時序,也將詩性的記憶線埋得更深更遠。

家屋將如同火與水,浸潤縈繞著我們,喚醒日夢的火花,點亮了不復記憶與回憶間的綜合。在這個遙遠的境地,記憶與想像仍深切聯結,並各自發揮其相互深化的作用。就價值層面來看,它們共同形成了意象與記憶的共同體。

—— 巴舍拉「空間詩學」(The Poetic of Space)。

詩是一種態度,活像沙漏裡,不斷顛倒不斷死裡逃生,不斷尋覓邊緣的志向。我們在這「家屋」中之聯結,終將是永恆的重逢。

曾魂
本名曾思朗,1992 年生於香港,畢業於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曾獲西子灣散文獎、兩度南風文學獎首獎。現旅居台北,致力文學創作、演講、攝影與策劃等。曾為「孤魂野神」文學沙龍系列之主講人。作品散見於詩刊和報紙副刊,及網路發表平台。著有詩集「剎那如何是神」。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本名曾思朗,1992 年生於香港,畢業於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曾獲西子灣散文獎、兩度南風文學獎首獎。現旅居台北,致力文學創作、演講、攝影與策劃等。曾為「孤魂野神」文學沙龍系列之主講人。作品散見於詩刊和報紙副刊,及網絡發表平台。著有詩集「剎那如何是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