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康宇:有關台灣的週休三聯署,從四天工作週講起

A+A-
2019 年,Brendan 在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講述自己有關四天工作週的研究。 圖片來源:筆者所攝

最近台灣網民發起聯署,希望令台灣成為亞洲第一個週休 3 天(即每星期工作 4 天)的地區,截止時間前已經有超過 5,000 人參與。要講近年在西方國家,尤其是在英國所推行的四天工作週(four-day working week),就不得不提筆者在劍橋大學讀博時的恩師、社會學系教授 Brendan Burchell。

學者普遍認同工作能帶給人很多優點,例如經濟收入、穩定的作息時間、擴闊社交圈子、社會認同感、能夠發揮自己所長等;另一方面,過量的工作明顯嚴重地影響現代人的生活,尤其在亞洲各個國家,例如日本、中國大陸、韓國等,都有工作過勞至死的案例。因此,要對抗過量工作的職場文化,世界各國都有限制最高工時的相關法例。

Brendan 近年學術工作的重心,就放在研究減少工時對於商業機構表現及員工身心健康的影響。他的研究數據首次發現,只要人每週工作一天(少至 8 小時),身心健康已經有明顯提升,效果與每週工作五天相近;但要每週工作多過五天(超過 48 小時)的話,身心健康就會因為工作壓力而受到負面影響。因此,要提升人的幸福感,將工作日數減至低於 5 天是必要之舉。

關於四天工作週的一個常見誤解,就是減少工作日數會令企業失去競爭力;而如果一個國家推行四天工作週,部分人又會擔心醫院只開 4 天、公共服務會大受影響、經濟活動會被拖累等,但這些都是杞人憂天。

根據最新的研究數據顯示,企業如果將工作日數減至四天,不但在招聘時更有優勢,現職員工對公司會有更大歸屬感、減少員工流失量,工作表現亦有明顯提升。公司同時因為減少辦公室開放日數,而減低營運成本,最終達致盈利上升。另一方面,以 24 小時的緊急醫療服務為例,減低醫護人員工作工時可以令他們有更長休息時間,直接提升醫療服務質素;假設公營醫院推行四天工作週,亦可減低醫護人員轉職私營機構的誘因。

對四天工作週的另一個常見憂慮,就是社會上存在著就業不足的弱勢社群,例如清潔工、保安員等,由於他們的收入微薄,每週必須要工作 5 至 6 天才能維持生計。如果政府一刀切立法限制每週工作四天,他們就會失去自力更生的機會。

事實上,四天工作週所規管的,不是要禁止員工每週工作多於 4 天;相反,當僱主要求員工每週工作多於 4 天時,第 5、6 天必須要用比平常工資高的假期工資(holiday pay)支付員工,又或者以有薪假補償員工的額外工作天。因此,在員工角度,四天工作週意味著每週工時減少、每週工時不變但收入增加,或者工時收入不變但有薪假期增加,這亦是英國工會會大力支持四天工作週的原因

可以想像,四天工作週在亞洲地區實行,必然會受到明顯阻力。但面對人口老化、經濟活動放緩、出生率下降等社會問題,各國政府必須有遠見接納新思考模式,以數據作為政策管治基礎。台灣的網上聯署所引起的討論,正是探索正確方向的第一步。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作者為英國劍橋大學社會學博士。曾於香港任職媒體公司及公關部門,對創意經濟發展略知一二。熱愛香港文化,深信香港能成為亞洲最有文化實力的國際大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