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牟利機構人工褔利反而較好?

A+A-

過往在非牟利機構工作,予人印象多是為理想,而且非牟利機構資源緊絀,也難要求更多酬勞。但現時情況似乎有變,據 Quartz 報道,美國某些行業的非牟利機構,僱員薪金反而比一般商業機構為高,工作的意義及金錢或可兩者兼得。

根據招聘網站 Indeed 顯示,美國應屆畢業生比 4 年前的畢業生,對傳統的高收入工作更缺乏興趣,傾向選擇藝術及社會服務工作。與此同時,在 Gallup 新的民意調查中,有 5 分之 4 的大學畢業生表示,工作中有使命感是非常重要的。

為追求意義,他們可能會考慮非牟利機構。然而,大多學生一畢業,就要償還學債,他們能否找到提供足夠薪金,又有意義的工作?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截至 2014 年的數據顯示,非牟利組織職員的平均薪酬,包括工資、健康保險、退休及儲蓄福利,每小時比商業組織工人高 7.86 美元(約 62 港元)。

根據薪金比較網站 PayScale 的數據,非牟利組織各行業的年薪中位數由大約  32,000 美元到 70,000 美元(折合約 25 萬至 75 萬港元)不等,平均薪金為 50,000 美元(約 40 萬港元)。而健康及醫療、育兒及零售行業中的非牟利工作,薪金往往比私營機構多,育兒行業中兩者年薪更可相差達 4,600 美元(約 3.6 萬港元)。不過,在金融、人力資源、市場營銷、宣傳及教育方面的工作,則仍是私人機構提供的薪金佔優。

儘管如此,非牟利機構就業也不是事事順利,其中員工為特定目標或目的而工作時,風險可能更高,也難以定義何謂得出成功結果。而職業怠倦可能更常出現,特別是員工需要用較少的資源,完成更多工作。國際特赦組織最近對職場狀況進行的獨立審查發現,人權組織的僱員並非因為訪問酷刑倖存者,或透過觀看慘痛的片段以監察各地人權狀況,而感到壓力,最大壓力反而是市處於「有毒」的工作場所中。

根據研究非牟利組織的 Johns Hopkins Center for Civil Society Studies 指出,工作中金錢不是主要吸引力,美國非牟利組織已是繼零售及製造業之後最大的僱主。例如在加州,非牟利就業人數從 2007 年到 2016 年,增長 18% 以上,商業組織增長率為 7.3%。

勞動市場對非牟利工作愈來愈感興趣,僱主應注意與使命感為本的員工保持目標一致,他日定會有所回報。有報道指,從工作中獲得意義的員工,對工作會更滿意,在公司可能逗留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