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5 日,英國舉行選舉,全國近 200 個地方議會進行換屆投票,涉及約 6,800 個議席。最終,執政保守黨總共失去 487 個席位,以及 12 個地方議會控制權,卻只贏得 1 個。香港建制媒體以「慘敗」來形容保守黨表現。曼徹斯特大學政治學教授 Robert Ford 就在「衛報」撰文,作選戰賽後分析,提醒大家工黨亦不算勝出選舉,英國政局看來正重回兩弱相爭的混亂局面。
議會
|共30篇|
憲法之於獨裁者,只是一件利己工具
憲法乃國法之本,「經濟學人」發現,修憲在阿拉伯世界頻繁多了。埃及正起草 10 年內第三份憲法;突尼西亞亦將修憲;敍利亞則開始起草全新版本。只是,在統治這些國家的獨裁者眼中,憲法僅為利己工具,寫為己用,不合即改。
俄羅斯選舉:多黨任君選,除了他們……
俄羅斯國家杜馬選舉即將於本月 17 至 19 日舉行。此前,傳出在聖彼得堡選區有人意圖操縱選舉 —— 派出兩個長相、名字與反對派候選人酷似的「參選者」同區競選,混淆投票者。正當有人斥這種技倆是「嘲弄選民」時,原來低處未算低。設法阻止反對派參選,然後宣傳「我們一起選擇」(Выбираем Bместе),更是侮辱選民智慧。
唐明:議員佩劍是野蠻遺風嗎?
有意思的是,決鬥的傳統,在今日不少英國人眼中,也被視為來自諾曼征服時代的野蠻遺風,他們卻忘了:如果貴族不是有這樣的力量,和國王平起平坐,國王根本不會和他們坐下來商談,不會有大憲章,也根本不會有國會。至於當查理一世帶兵衝入國會,其他貴族立即成立國會軍,和國王對抗這種事,更是想也不要想。
東德:建不同政黨,維穩良藥?
東德,正式名稱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既為蘇聯衛星國,如何推進「民主」,自有一套衛星國與衛星黨做法。研究冷戰東歐陣營歷史、人權及國際法發展的學者 Ned Richardson-Little 早年曾在個人網站撰文,解釋主導東德政治的德國統一社會黨(SED),為何會在國內扶植其他黨派,建立政黨聯盟。
黑山和平變天:對俄羅斯和中國是福是禍?
9 月 4 日,在美國穿針引線下,塞爾維亞和科索沃放下世仇,簽訂經濟正常化協議。當全球焦點都放在塞爾維亞和科索沃時,巴爾幹半島小國黑山,其實已靜靜地變天,在 8 月 31 日,社會主義者民主黨(Democratic Party of Socialists)敗選,結束他們長達近 30 年的專制統治。有專家就嘗試分析選舉結果如何影響中國在黑山的利益。
民主也不是請客吃飯
毛主席有句名言說「革命不是請客吃飯」,其實民主進程又何嘗輕鬆?說到底,請客吃飯多少有點奢侈,而民主是我日用糧,是生活的必需。從新加坡的歷程看來,不止治權的平穩更替需要民主;民權的伸張、生產的有序、社會的融洽,缺乏民主是無法實現的。
塞爾維亞杯葛議會,來龍去脈
很多專制國家都會設有民選議會,意在分化在野陣營、訓練執政黨的政治新秀,以及避免國際組織制裁。而這些專制政權會想盡辦法控制選舉,買票、種票、收緊參選資格,必要時就延後選舉。面對選舉不公,有人選擇在議會內寸土必爭,有人則全面杯葛假議會。2020 年 6 月,塞爾維亞就爆發了歐洲近年最大型的議會杯葛行動。
鄭立:從「拳願阿修羅」看和平怎樣建立在暴力之上
既然百姓就只屈服於不可對抗的暴力,那議會就是展現暴力的場地,故此,拳願會就是讓大家派出一個自己認為最強的鬥技者,要通過誰的議案就看誰打贏。德川家把這概念稱之為「和平的暴力」,和平與暴力互不相斥,只要暴力本身是公正的。
陶傑:西方民主水土不服
議會民主是否要視乎每一個國家的民族性?百分之百要。印度的宗教就是窒礙,但印度沒有國家洗腦機器;中國人無信仰,卻有洗腦工程培養出來的大面積腦殘。兩皆出了幾代力竭聲嘶的知識分子,但西方的民主與中印本國的國情,均各有無法配合而難以成功之處。
民主失效,滋生議會暴力
議會是議事之地,不是格鬥場;但凡事總有原因,議會暴力(Legislative violence)亦不例外。最為港人熟知的例子,可能是台灣立法院的議會暴力事件。何以議事之地會公然上演肢體衝突甚至毆鬥?
武肺大流行,乃獨攬大權的最好藉口?
「星球大戰」電影中,白卜庭藉銀河共和國面對的威脅,逐步成為議長、取得議會授予緊急權,最終成為銀河帝國皇帝。對匈牙利總理歐爾班(Viktor Orbán)來說,武漢肺炎是國家危機,同樣也是取得無限制權力的機會。
國會的「餅乾罐」,是紐西蘭改革的源動力?
紐西蘭這個太平洋國家,因其體現社會進步的立法而聞名,往往在其他西方國家之先,已就一些激烈爭論的議題通過法案。不過,紐西蘭國會議長 Trevor Mallard 「爆料」,其中一些純粹是從餅乾罐被隨機抽出,才能成為法例。等一下,你說紐國議會民主的支柱,是個有 30 年歷史的餅乾罐?
唐明:先認衰,才有理性辯論
這句話,準確解釋了為何中國歷史兩千年不斷循環重複,中國的思想文化陷入一潭泥漿。每一次改朝換代,都是「蒼天已死,黃天當立」,都是秉承天意的絕對正確;每一次皇朝覆滅,錯的都是別人。
唐明:議長「被迫」就職的好戲
雖然查理一世不服,但至少認同他的權力來源要有法理依據,即使不是對國民問責,他也要對上帝、歷史和法律負責,而不僅僅是空泛的一句「奉天承運」。正如英國的普通法制度,就是從歷史累積演化的產物,而不是憑空創造發明的結果,因此,查理一世和判他有罪的議會,有共同的辯論基礎,雖然觀點不一樣,這正是議會制度的大前提之一。
唐明:君子之爭,何妨動手
但是在日本、韓國、台灣、烏克蘭、土耳其,既然意見不合,拔拳相向,是民風使然。當場打一架,解氣又解恨,好歹光明磊落,總比開完會之後,買兇傷人甚至暗殺,好多了吧。
以英女王之名叫停國會,將會怎樣?
英國首相約翰遜(Boris Johnson)前日取得英女王御准,9 月 9 日至 12 日之間其中一天強制國會休會,直至臨近脫歐死線的 10 月 14 日。外界相信此舉無異於架空國會,以防議員阻撓硬脫歐。面對如此非常狀態,英國歷史學家 Martyn Bennett 撰文警告,以君主特權叫停國會,在 17 世紀英國早有先例,結果卻觸發萬劫不復的政治亂局,政治領袖應當審慎行事。
歐洲民主困局:加入聯合政府,賠了夫人又折兵?
多黨派籌組聯合政府執政,在議會民主國家相當常見。但有政治學家最新研究,比較分析 1972 至 2017 年間 28 個歐洲國家共 219 場民主選舉,結果發現加入聯合政府的少數派政黨,經常在下屆選舉大敗,在野反對黨則保持優勢。此結果導致聯合政府難以組成,危及議會民主制度的運作。
文學遊囈:教育議會
貫穿 19 世紀英國的民主運動不也一樣,平民(Man)爭取晉身公民(citizen),落實本應普世的政治權利?民主從未困於議事廳,它無處不在。如果議會的存在有任何教育意義,受教的不是公眾,是議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