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反政府示威,白羅斯政府選擇斷網近三日。當地人最初難以接收街頭衝突的消息,國營電視台、其他網站及社交媒體,亦甚少出現示威報道。不過,與本港去年反送中運動期間,人們使用加密通訊軟體 Telegram 互通、接收消息相似,設法繞過限制的 Nexta Telegram 頻道,成為發放消息的重要平台。
通訊
|共23篇|
美日科技大廠新顯學:精準天災損害控制
為了預防愈來愈劇烈的氣候災害,日本科技公司無不卯足全力,除了有氣象新聞公司研發出的降雨雷達之外,NTT DoCoMo、軟銀(SoftBank)以及矽谷新創公司也投入各式各樣的天災防範,做功德也搶商機。
歐美反中聯盟,捍衛數碼世界的自由秩序?
在 21 世紀,電子數據已是珍貴的社會資產,如何監管全球數據流通,成為了大國間的角力戰場。有學者撰文分析,中國正試圖利用其監控技術的優勢,把世界導向專制主義的未來,建議歐美雙方通力合作組成大西洋聯盟,以捍衛數碼世界的自由開放價值。
承載網絡的海底電纜,原來很脆弱?
自 1858 年,第一條橫跨大西洋,連接歐洲和北美洲的海底電纜成功接駁,為現代網絡奠基。至今,全球海底已建設共 380 條海底電纜。大至國家安全,小至社交聊天,每條訊息都會通過埋在深海底的海底電纜。但這些電纜,其實並不如預想中安全,甚至可謂脆弱。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就刊文分析海底電纜所面對的威脅。
【電報外洩】網絡戰爭如何改變國際外交常規?
英國駐美大使達羅克外交電報早前外洩,內容狠批美國總統杜林普「笨拙」和「無能」,前者被迫辭官,亦再次曝露傳統外交電報的安全漏洞。美國「大西洋」雜誌整合多名歐美外交官的見解,分析近年維基解密和網絡戰爭,如何打擊政界對外交電報的信任,默默改變過百年的國際外交常規。
文宣的好工具 —— 仍是電視?
2015 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公佈了「萬村通」計劃,將數碼電視帶到非洲各個貧困地區。遠自北京的電視頻道,都可以進入當地家庭。四達時代作為唯一承辦商,至今已將中國的電視節目,引進至 30 個非洲國家、超過 1 千萬戶,並在贊比亞及肯尼亞主導電視網絡。一些評論者憂慮,這間與中國政府關係密切的公司,對非洲電視網絡的影響力會否太大?
斷網:政府應對示威的方法
香港反送中一系列示威活動,均靠即時通訊軟件 Telegram 互通消息,但這份便利並非必然。半島電視台報道,蘇丹軍方於 6 月 3 日派遣武裝部隊,突襲位於首都喀土穆的示威者營地。當地網絡隨即中斷,人民陷入「黑暗」之中。「血洗營地」的新聞傳開後,政府甚至關閉電訊服務,人民與外界完全失聯。
【封殺華為】一帶一路下,非洲要選哪一邊?
美國商務部宣佈將華為列入貿易黑名單後,Google 隨即也宣佈中止與華為合作,華為用戶將無法取得 Android 手機作業系統的更新,亦不能使用 Google 功能,此舉被視為科技冷戰之始。分析員告訴 BBC,這可能迫使擁有眾多華為用戶的非洲國家,未來要在中美技術上二選一。
【封殺華為】比起禁令,美國有更重要做的事
杜林普簽署行政命令,宣佈全國進入緊急狀態,並把華為列入貿易黑名單。不少媒體以「封殺」形容美國政府對華為的舉措,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研究員 Elsa B. Kania 則指,縱然嚴厲執行禁令,對美國而言亦只是慘淡勝利,有損美國利益。然而,她並非呼籲解除禁令,而是政府應採取更積極的政策,確保國家網絡安全 —— 5G 是個重要的戰場。
陶傑:西方列強大戰「華為」
華為進入英國 5G 通訊系統,引起英國政府高層內訌。
西方力拒華為,Nokia 乘勢再起?
曾經是手機市場霸主的 Nokia 近年看似消聲匿跡,其實經歷轉型後已重整旗鼓,成為全球第二大 5G 設備供應商。正當美國以國家安全為由,試圖封殺市場龍頭華為之時,Nokia 是否有望坐收漁利,最終取代華為?
50 年前的預言,2018 實現了嗎?
關於去年回顧已完結,不如看 50 年前的專家如何預測去年,當中究竟應驗了多少。哈佛大學歷史系教授 Jill Lepore 最近就撰文,「盤點」半世紀前的人,如何看待剛過去的 2018 年。
陶傑:「華為」太過有所作為了
華為的老闆,早已在 18 年前就吹響了「亮劍」的號角,發表了「厲害了我的國」的宣言,唾棄「韜光養晦」的鄧小平思想,展示了華為版「戰狼行動」的決心。
「抱歉,我回覆晚了」—— 即時通訊使我們疲於奔命?
在即時通訊科技當道的年代裡,時間不容有失,即時回覆代表美德,致使我們經常要為遲了回覆而道歉。得獎作家兼美國馬里蘭大學媒體研究學者 Jason Farman 最新著作指出,在這股崇尚即時的文化中,我們是如何在不知不覺間付出無形代價,忘記了「等待」其實是細膩溝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Google 如何在非洲低成本鋪設網絡?
據彭博社引述 Internet World Stats 數據指,世界人口平均能接觸互聯網的比例為 54.4%,在歐洲發達國家,比例更高達 85.7%,相對而言,非洲的互聯網普及率僅 35.2%。歷年來,許多科技公司為開拓新市場,都嘗試發展非洲落後農村社會的互聯網技術,可惜大多數鎩羽而歸。從近年新興的無人機技術,以至人造衛星,都面對著技術問題,難以付諸實行。要在非洲鋪設快速而範圍廣闊的互聯網,實際上並不容易,但 Google 母公司 Alphabet 似乎已找到一個既簡單而可靠,相對低成本和低技術的解決方案:利用氣球。
陶傑:「華為」在西方碰壁於「法」有據
5G 高科技、美中貿易戰、澳洲拒絕華為 5G 進入本國市場。三件事之間,在新的全球化佈局有密切的呼應關係。
低頭族長者 心理更健康
有人覺得智能手機削弱人際關係,讓人低頭獨對智能手機,躲進網絡世界,代替親身互動,每個人都成了孤島。筆者近期的一項研究卻發現,對 55 歲至 70 歲人士而言,手機是眾多通訊工具中,最有助他們鞏固與維繫其強連結的關係,因而令他們感到更幸福。
我們為何喜歡即時短訊,而討厭電郵?
收發 WhatsApp 或 Messenger 短訊,與收發電郵,同樣都是依賴文字,為何我們愈來愈冷落電郵?甚至愈來愈少登入電郵的收件箱?究竟是甚麼原因令我們放棄以電郵進行私人聯絡?
不能說的封殺:中國(不可能在美國)移動
受中美貿易戰的緊張局勢影響,牽涉其中的企業亦愈來愈多。繼中興和華為兩大中國科技公司遭美方封殺之後,美國商務部旗下的國家電信及資訊管理局,日前發表聲明,建議聯邦通信委員會拒絕中資電信商中移動進入美國的申請。然而,本應對公眾披露的詳細原因,包括中移動對國家安全的潛在威脅,在文件中都被特意遮蔽。欲蓋彌彰,更讓人聯想到華府和北京政府的暗中角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