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報外洩】網絡戰爭如何改變國際外交常規?

A+A-
前英國駐美大使達羅克。 圖片來源:路透社

英國駐美大使達羅克(Kim Darroch)外交電報早前外洩,內容狠批美國總統杜林普「笨拙」和「無能」,達羅克最終被迫辭官,事件再次曝露傳統外交電報的安全漏洞。美國「大西洋」雜誌撰稿人 Tom McTague 與高級編輯 Prashant Rao 撰文,整合多名歐美外交官的見解,分析近年維基解密和網絡戰爭,如何打擊政界對外交電報的信任,默默改變過百年的國際外交常規。

按照百多年的慣例,身在國外的外交使節人員,一般會利用加密的外交電報,與母國政府外交部保持緊密聯繫。小至地方情報,大至重大外交決策,同樣透過專用的加密電報溝通。但自從在 2010 年 11 月,發生了維基解密泄露美國外交電報事件(Cablegate),以及 2016 年俄羅斯涉嫌對美國民主黨政府進行網絡攻擊後,國際外交界對外交電報的信心已開始動搖。

達羅克事件觸發美英外交風波,有關的對話內容透過加密外交電報傳輸。有十多名現任或前西方外交官接受匿名採訪表示,這次再度引起對外交電報安全的憂慮。

2010 年發生的維基解密泄露美國外交電報事件,造成轟動全球。 圖片來源:路透社

很多外交家近年都嘗試分散風險,包括偶爾採用非官方電郵或電話通話,不受官方系統監察,間接改變百多年的國際外交常規。部分經外交電報傳送的敏感資料,被轉貼到 WhatsApp,在可靠官員之間流通;在危急情況下,甚至放棄使用政府分發的筆記本電腦,改為使用機場公用電腦,務求隱藏身份。

前美國駐阿爾及利亞和敍利亞大使 Robert Ford 坦言,無論在華盛頓還是倫敦,政治生態都變得愈來愈兩極化,達羅克的遭遇隨時可以發生在美國外交家身上。其中一名駐布魯塞爾的歐盟大使表示,長此下去,政要官員「將無法取得政治決策所需的同等數量資訊」。

政界對外交電報的信任瓦解,可能導致駐外大使有所顧忌,擔心通訊內容可觸發政治風險,而不敢把外國的實情報告,直接影響到對外服務與政策制訂。當愈來愈多外交訊息以非正式渠道傳播,更可導致重大決策過程喪失詳盡的官方紀錄,影響到政府問責制度,甚至為官員帶來貪污機會。

前英國駐白俄羅斯大使 Nigel Gould-Davies 認為,達羅克事件轟動國際,但他強調外交電報始終有必要存在,外交家要以此傳送分析報告,並且為政府機關保留官方紀錄,但當局必須加強保安以挽救政界的信心。惟在此之前,似乎都難以排除外交官以非官方渠道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