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殺華為】比起禁令,美國有更重要做的事

A+A-
外界一直質疑,華為實際上掌握於中國政府手中,並非私人企業。 圖片來源:路透社

杜林普簽署行政命令,宣佈全國進入緊急狀態,並把華為列入貿易黑名單。不少媒體以「封殺」形容美國政府對華為的舉措,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CNAS)研究員 Elsa B. Kania 則指,縱然嚴厲執行禁令,對美國而言亦只是慘淡勝利,有損美國利益。然而,她並非呼籲解除禁令,而是政府應採取更積極的政策,確保國家網絡安全 —— 5G 是個重要的戰場。

Kania 同意,美國政府採取了有力措施限制高風險企業,緩解國家關鍵基礎設施目前面對的緊急威脅。但華為本身只是系統性問題的一小部分,聚焦於華為的措施,反而令國家失去提出有力理據的機會。Kania 所指的系統性問題,在於任何中國企業,在缺乏真正法治的制度下,無不受到政府任意操縱。據中國的「國家情報法」,有理由相信華為協助中國政府從事情報收集工作。是以,在網絡安全問題上,美國政府應調整政策,把焦點由華為轉移到整個 5G 產業的安全性,及中國企業受該國操縱的問題。

過去,華為被指涉及向不同國家進行賄賂,以獲得興建手機訊號發射站、海底電纜等合約。同時,華為的控股公司透明度不足,有質疑指華為實際擁有權在國家手上。再加上華為的 5G 網絡技術存有巨大安全風險,Kania 強調,不論來自何國,任何企業出現這些問題,均應受到嚴格審查。

90 日暫緩期後,預計 Google 等美國企業會根據商務部黑名單,終止與華為的商業合作。 圖片來源:路透社

回到現階段的封殺禁令,Kania 擔心有關措施只是美國在貿易談判中的策略,最終會宣佈縮減對華為的貿易限制。若最終如此,將削弱美國的信譽。她舉出 2017 年放寬中興通訊禁令的例子,若是次重蹈覆轍,即淡化來自華為的真實威脅,及其不正行為的嚴重程度。而且,高高舉起、輕輕放下的姿態,亦會落人口實,因華為及中國政府一直宣稱,美國這些舉動純粹出於政治目的,與網絡安全及執行美國法律無關。

鑑於華為的種種問題,美國政府禁止華為涉足其網絡市場理據十足。Kania 表示,在更理想的情況下,美國要展示指控的可信及客觀性。因此,美國與其他有著同樣關切,但並不完全視中國為對手的國家之間,需要妥善協調。目前,美國在歐洲的盟友及合作夥伴,就其對華為的憂慮有一定保留。她建議,美國及其他國家在應對「紅色危機」的風險上,要達致更大共識。美國自身對 5G 網絡安全的審查,必須擴展至生產商的設計、部署及管理等所有層面。

Kania 提醒,相關政策須避免「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她認為實施禁令,可能會損害美國行業的利益,並帶來全球性影響。隨著禁令傳出,不少華為主要供應商或積極參與中國市場的企業,相關公司股價已急劇下跌。假如美國政府不增加政策予以支持,減輕隨後可能的損失,相關行業的長遠損害或更加嚴重,科技企業估計會損失 110 億美元收入。

現時美中競爭核心問題,在於兩國經濟互相依賴,但技術競爭及對抗不斷加劇。故重新調整策略是一次十分困難,且代價可能極大的嘗試,應該更加謹慎。假若成功,將可減少美國供應商對目標中國企業的依賴,從而降低美國供應鏈及整個科技工業所面對的風險

不得不提的是,華為與 5G 技術關係密切,更宣稱「華為是 5G 技術的領導者」,限制其在美國展開業務,會在 5G 項目上增加自身成本。然而,Kania 對此相對樂觀。她認為華為只是眾多競爭者之一,其他選擇還有 Samsung、Ericsson 及 高通(Qualcomm)等。華為作為系統集成商(System Integrator)的優勢,確實是 5G 業務的主要競爭者,但在 5G 技術仍處於發展階段,其優勢並非不可打破。

Kania 希望,美國政府不僅要防守,更要積極應對問題,尤其是終結華為主導 5G 市場的意圖,避免損害 5G 業務的生態系統,因為華為此一企業的組成,破壞了公平和健康的競爭,為市場帶來嚴重威脅。未來美國的 5G 倡議目標,應是促進健康競爭。為此,政府應增加並維持對研發該技術的支持。Kania 強調,此舉並非以單獨領導 5G 為目的,其政策應優先考慮與合作夥伴,在安全及創新方面進行更密切的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