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查

|共78篇|

「不冒犯任何人」的年代,喜劇創作將被扼殺?

公認世界上最成功的電視喜劇之一、90 年代的「宋飛正傳」曾經有一句格言:「No hugging,no learning(不和解,不學乖)」。無論發生甚麼事,經歷甚麼考驗,這齣劇播出多年來,劇中人還是一如既往的自戀、小器、短視,但是很受觀眾歡迎。今天的觀眾是不是覺醒過頭,無法被逗笑了?

網絡鐵幕:俄羅斯會否成為下個北韓?

1946 年,邱吉爾訪問美國期發表著名的鐵幕演說,以「鐵幕」一詞形容蘇聯控制的地區與西方隔絕。近日俄國政府在國家杜馬計劃推動一項法案,賦予政府加強控制國內網絡的權力,即有外國媒體形容為「網絡鐵幕」。「莫斯科時報」亦指,是次草案,旨在建立一個與世界其他地區隔絕的互聯網,不禁令人擔心,俄國會否成為下一個北韓。

解散「泰愛國黨」後,軍政府下一敵人:社交媒體

泰國大選即將於本月 24 日舉行。除了法院宣佈解散烏汶叻公主的「泰愛國黨」外,軍政府與反對派的媒體宣傳戰亦是另一焦點。軍政府掌握電台、報紙等傳統媒體,反對派的宣傳大本營則是社交媒體。英國「衛報」報道,與上一次 2011 年大選相比,現時泰國人使用社交媒體的情況已十分普遍。對此,軍政府亦有加強管控社交媒體的舉措。

如何防禦網絡攻擊,又不會犧牲網絡自由?

全球網絡攻防戰近年愈趨白熱,民主國家逐漸意識到完全自由放任的市場,根本無法保護其公民與企業安全,但對網絡活動草木皆兵,又恐怕扼殺網絡開放自由,淪為監控網絡的極權國家。究竟要如何避免顧此失彼?有智庫組織研究員撰文,建議大家向英國取經。

中國禁書何其多,「一九八四」為何例外?

被中國查禁的書籍之中,部分原因呼之欲出,包括涉及宣揚或描述西藏精神領袖達賴喇嘛的內容,亦包括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堅定批評共產黨的劉曉波的任何作品。然而,這一張禁書目錄不如外界想像般嚴密全面,譬如說,批評極權政治的百年經典小說,George Orwell 的「一九八四」,則沒有被中國政府列為黑名單。記者 Amy Hawkins 指出:「針對作品和書單的不同處理方式,正好反映了中國在執行審查制度時的複雜現實。」

陶傑:期待「功守道」哲學剋美救國

中國還有許多億萬富豪,譬如馬雲也自費拍過一齣短片「功守道」,在片中馬雲擊敗甄子丹、吳京、李連杰,泰國拳王 Tony Jaa,四大高手圍攻,毫無懼色,尚有一套太極剛柔的攻守致勝哲理,在這個時刻,馬雲大師若可現身說法,指點迷津講攻守杜林普而制勝之道,一定瘋魔億萬粉絲。

監控中的國民:隨新車附送追蹤晶片

繼嚴密的網絡言論審查到有如「天網」的人臉辨識系統,中國政府正準備將全國監控系統升級,由 7 月起,將實施新的「機動車電子標識安全技術要求」,於汽車擋風玻璃上安裝無線射頻辨識晶片(RFID),或成為另一張強大的車輛追蹤「天網」。中國政府數月前才推出「社會信用制度」,可以想像,當 RFID 系統於全國普及後,「低端人口」可能會連公路的使用權也被奪去。

中國特式嘻哈,將成絕唱?

隨著去年綜藝節目「中國有嘻哈」熱播,內地年輕人的圈子旋即吹起一片嘻哈風潮,不過,一年未到已被平息。內地多家媒體報道,中國廣電總局(SAPPRFT)近日嚴正打壓,要求電視台不得再邀請嘻哈歌手上節目,進行一場演藝界大清洗。一個地下文化能突然崛起,也能一夜之間被打壓成地底文化。嘻哈二字,如今成為不能說的說唱,是中國的禁忌,熱潮漲得快,退得更快。無怪有人斷言,嘻哈在中國是原罪。文化有罪,可圈可點,卻是當下最直白的眉批。

Chester Ho:微信肯表態,肯定有古怪?

Factwire 去年測試了 5 款香港最熱門的中資網購或電子支付程式,指出這幾款程式會將用戶的敏感資料存檔,可用作追蹤、監聽,並轉移到香港以外的地區使用。測試的程式當中包括微信,騰訊當時沒有作出回應;最近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公開批評微信監視用戶,擔心因此洩漏商業機密,這次微信表態回應了,不過當中會否「有古怪」?

中國網絡極權進化,火星文也「殺無赦」?

當我們調侃「小熊維尼」在中國網站被「下架」,「胖虎」隨之消失、WhatsApp 遭全面封鎖之時,中國的網絡審查,其實早已更進一步,準備涉足火星。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雖然還沒厲害到能找上火星,但已能找上危害國家安全、煽動顛覆國家政權、過激言論等「火星文(Martian-language)」式文章來刪除。

假新聞泛濫,杜絕有辦法?

假新聞充斥網絡世界,國際社會要求社交平台加強監管之際,意大利反壟斷組織主席 Giovanni Pitruzzella 卻認為與其仰賴企業自律,不如把審查權力交予政府。他呼籲歐盟成立公共機構,讓政府參與驗證真偽的過程,移除被定義為假新聞的信息,並對違例的媒體公司罰款。倡議聽來務實,但華盛頓智庫 Cato Institute 高級研究員 Flemming Rose 及哥本哈根智庫 Justitia 主任 Jacob Mchangama 在「華盛頓郵報」聯名撰文反駁,從多方面引用歷史實例,力證交由政府監管假新聞,只是百害而無一利,甚至比放任假新聞肆虐,對社會構成更多危險。

Moyashi:道德包膠包膠道德

順應 2020 年奧運,日本大搞形象工程,除了之前清洗式整頓色情產業,亦有意規管動漫文化界,來個大掃除,務求外國人來日本眼不見為乾淨。日本便利店的雜誌架上的成人刊物,雖然一般都有用膠帶或者繩子綁住,目的只是為了不讓人站著看。基本上是店舖決定,並非發行商規定。於是,政府就向成人雜誌開刀。

這份百年週報不賣廣告 仍賺千萬

香港潮流雜誌「東 Touch」在 2016 年最後一星期停刊,可見紙媒似乎正走向絕路。與此同時,法國一份週報正步入它的第 101 週年,而且在法國傳媒中依舊保持著屹立不倒的地位。它以幽默諷刺時弊著稱,政商界調查報道為賣點。若有一天法國爆發醜聞,那天多半是星期三,即「鴨鳴報」(Le Canard enchaîné)上架的日子。1 份 1 歐元,沒有相片,沒有廣告,網站版寒酸如小學生作品而且只刊每期頭版,但據講每星期讀「鴨鳴報」是平常法國家庭的家傳習慣。

從 Justin Bieber 看伊朗政局

Justin Bieber 歌迷多,敵人更多,其中甚至包括國家。伊朗現正籌辦第一屆「革命音樂大獎」,通過表揚 1979 年宗教革命後的本土創作,以抗衡國內日益流行的西方音樂。主辦人 Mohsen Tehrani 批評西方利用「6 至 12 歲幼童」定義大眾音樂,「結果出產了 Justin Bieber 一類人」,危害基要主義及家庭為主的伊朗社會。一派西化開放,一派基要保守,「限娛令」不單是口味之別,更揭示了伊朗的政局撕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