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冒犯任何人」的年代,喜劇創作將被扼殺?

A+A-
「大英國小人物」的作者之一 Matt Lucas 在近年訪問中,表示後悔當年讓角色穿上女裝和塗黑臉,並表示現在會「更在意傷害到別人」;圖為劇照。

自從 #MeToo 運動令荷里活監製 Harvey Weinstein 倒台之後,已經在廣泛領域掀起星火,不但成為美國最高大法官提名風波中的政治武器,也令金融界杯弓蛇影,導致許多男上司對女性僱員不必要地格外防備。同時,「金融時報」作者 Jo Ellison 撰文認為,這種道德審查的清教主義(Puritanism)風氣,已經對創作自由尤其是喜劇創作造成戕害。

2017 年的喜劇片「男女單打戰Battle of the Sexes)」,根據 1973 年男女網球冠軍的表演賽改編。主題是女權和女性的壯大、收入平等,以及包容和接受等社會關注焦點,過去如此,今天也一樣。

但是作者認為,這齣喜劇悶得人呵欠連連:沒有戲劇衝突,沒有鋒芒,雖然卡司陣容強大,雲集當今首屈一指的喜劇演員,但是並不好笑。相反,她看到的是編導花了兩個小時,才把一早就明擺在眼前的道德教化講完,劇中人為了追求「真理和理解」,經歷的情感洗禮相當沉悶。電影極力公正的角度,小心翼翼的表達手法,令角色變得索然無味。如果用一句話來形容這齣喜劇,那就是「Inoffensive」,不冒犯任何人。

「宋飛正傳」這一幕,現在也可能會冒犯到體毛較旺盛的人;圖為劇照。

公認世界上最成功的電視喜劇之一、90 年代的「宋飛正傳(Seinfeld)」曾經有一句格言:「No hugging,no learning(不和解,不學乖)」。無論發生甚麼事,經歷甚麼考驗,這齣劇播出多年來,劇中人還是一如既往的自戀、小器、短視,但是很受觀眾歡迎,大結局曾經達到全美 7,500 萬人的收視。

今天的觀眾是不是覺醒過頭,無法被逗笑了?現在所有人都必須長進。連在喜劇當中,擁抱和解也幾乎是強制性的課程。但人際關係中的尷尬、摩擦,往往是奠定傳統喜劇的主要元素。

「宋飛正傳」的編劇之一、Larry David 的新作品「人生如戲(Curb Your Enthusiasm)」,主角極度自我中心,幾乎能令自戀的宋飛相形見絀,但是每季的收視率卻以 25% 的幅度減少。

如今看來,喜劇的前景迷茫,過去毫無禁忌冒犯所有人,現在變成了嚴格的自我審查。「大英國小人物(Little Britain)」的作者 Matt Lucas 也曾表示,他沒有創作續集的計劃,因為過去的那些角色,在當今敏感的社會裡,很容易冒犯人。

一旦踩雷,後果嚴重:喜劇演員兼作者 Lena Dunham 一度不停地向各個族群道歉,因為她籠統刻畫這些族群,「以偏概全」,同時得罪了一群波希米亞式藝術家,被打成「文藝青年種族歧視者(hipster racist)」。她在作品中嘲諷他們習慣用貶低和詆毀互相單打。

Jo Ellison 慨嘆,當今時代變得「hyper-intolerant(非常心胸狹窄)」,容不下一丁點冒犯,並稱之為「新清教主義(new puritanism)」。這或是互聯網文化特有的症狀:本來喜劇演員尤其是棟篤笑表演,只是滿足付錢來看的觀眾,但現在卻會遭到全世界審查。互聯網上充斥著截然不同的價值觀,如何做得到不冒犯任何人呢?

當然,偏見、歧視、性別主義或者恐懼同性戀的態度是應該摒棄的,但是與此同時,絕不應該為了避免一丁點冒犯,大家就噤若寒蟬。喜劇應該是挑釁的,敢於暴露人性缺點,嘲笑世間醜態,讓每一個人都能坦然面對自己內心的陰暗,才能開懷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