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慾時代:18 禁電影為何數量急降?

A+A-
電影「格雷的五十道陰影 3」劇照。

歐美片商的 18 禁電影數量急劇下降,是降低了評級門檻?還是審查員心態變軟?英國「衛報」電影編輯 Catherine Shoard 撰文指出,片商所面對的評級壓力、#MeToo 所觸發的敏感神經及大量的串流成人片,正在電影業形成一種新的清教主義(puritanism)。

「我們生活在一個電影禁慾的時代,一個缺乏想像力的回音室裡。但其中一些歐洲導演,特別是法國的,正盡最大努力保持宗旨,展現逼真的親密感。」Catherine 指出,由 Claire Denis 執導的新作 High Life 就是一個好例子。電影中發生於太空船的性愛情節相當乾淨,任何船員都可以使用黑房發生性行為,完事之後,船員離開,房間便會自動進行沖洗工作,期間觀眾不會見到生殖器官。Catherine 表示:「High Life 的性愛場面是可悲和怪異的,病態而且令人沮喪。它並不明確,也不是特別色情。如 Denis 所說:『我自行禁止它出現任何裸體場景。』」

年頭至今,英國電影分級委員會(BBFC)僅將兩部電影列為 18 禁,主要是基於性愛場面或裸露鏡頭的考慮。分別是 Claire Denis 的 High Life 以及描寫娛樂大亨兼前意大利總理貝盧斯科尼(Silvio Berlusconi)的傳記電影 Loro

回顧去年,則有 6 部電影被列為 18 禁:兩部法國片、一部瑞士片、一部羅馬尼亞片、「格雷的五十道色戒 3」,以及一部尚未發行、關於洛杉磯脫衣舞俱樂部的紀錄片。2017 年,亦只有 7 部 18 禁電影:兩部法國片、一部波蘭片及「格雷的五十道色戒 2」等。然而,稍早於 2013 至 2016 年,每年分別有 16、15、15 和 14 部 18 禁電影。

這是否代表評級準則有所放寬?Catherine 引述 BBFC 發言人澄清:「並無此事,近年來,我們對性愛場面描述的審查指引,沒有作出過任何重大改變。」

性別專欄作家 Rich Juzwiak 認為,串流媒體服務的普及,是導致此現象的一大原因:「(電影中)性愛場面減少,對照了互聯網成人色情片的崛起。當大家都知道色情內容觸手可及時,主流娛樂中對它的需求就會相應減少。」

「戲院的特殊地位,在 70 年代過後已經消退,時機恰好跟其他媒體滲透到電影曾經擁有的文化空間吻合。我認為,我們並非不再迷戀性愛場面,而是將兩者進行了區隔。」

電影「卡露的情人(Carol)」劇照。

著有 The Curious History of Dating: from Jane Austen to Tinder 一書的作者 Nichi Hodgson 對此表示贊同。他認為,雖然整個荷里活影圈的價值估計約 110 億美元,但成人色情片工業就有 150 億美元了,而且還在迅速增長,正代表了兩者各有市場。「或者,如今我們僅僅只留意到性愛裸露畫面和日常電影的區隔,但在可預見的未來,主流電影也許不再需要性愛場面。」

Hodgson 認為,或是更宏觀的社會因素使然,因為當代人對獲得愉悅的心態已經有了變化。「在西方,青少年和新生代發生性行為的年紀愈發往後推遲,而就算他們到了那個階段,性行為都沒那麼頻密。」

另外,Catherine 提到,今天的電影製片商,需要承受更多「衛生壓力」(pressure to sanitise),為安全起見,盡可能將影片評級降低。特別在充斥著大量英語電影的美國,18 禁的評級多數為其商業潛力大潑冷水。因此,亦造成了既開放又變得保守的矛盾局面:「雖然性科技產品的開發正蓬勃發展,而社交平台上又出現會非常直白地談論性愛的女性網紅,但一旦有任何存在道德爭議的地方 —— 像電影工業一樣,就會陷入困境。」

如果藝術創作是對生活的模仿,電影工業的現況難免讓人頭痛。「在過去,性愛是較為平常的。」曾執導 Weekend45 Years 的英國導演 Andrew Haigh 坦言:「因為性愛以前是買賣,觀眾渴望它。」

不過,隨著網絡色情片的氾濫,加上性虐待、濫權性騷擾的報道已見飽和,反而令人對性愛題材變得厭惡。如 Catherine 所指,即使生物本能不變,在文化層面,人們對性愛的渴求也在減弱。我們不再因為想看性愛畫面而去戲院潑不僅因為它很容易在其他地方獲得,而且因為它已經調頭向下。

「電影製作人和我們一樣,很容易受到影響。無論外面有怎樣的壓力,在導演們的內心,渴望以性愛題材作為其故事主軸的想法,似乎已經減弱。」Catherine 引述 Haigh 指出:「很遺憾,我們生活中某些重要的東西,已不再能夠透過電影反映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