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ster Ho:微信肯表態,肯定有古怪?

A+A-
圖片來源:路透社

Factwire 去年測試了 5 款香港最熱門的中資網購或電子支付程式,指出這幾款程式會將用戶的敏感資料存檔,可用作追蹤、監聽,並轉移到香港以外的地區使用。測試的程式當中包括微信,騰訊當時沒有作出回應;最近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公開批評微信監視用戶,擔心因此洩漏商業機密,這次微信表態回應了,不過當中會否「有古怪」?

微信發聲明指微信不會利用大數據技術分析用戶的對話紀錄,而所有的對話紀錄均只儲存在用戶裝置,藉此解釋「天天在看你的微信」這個說法沒有根據。眾所周知,內地有法規監管用戶言論,微信即使沒有檢查用戶的對話,也能夠用其他方式過濾和監控,可見微信的回應相當「有技巧」。

這件事讓我想起與 Facebook 有關的陰謀論。雖然 Facebook 多次澄清,但仍然很多人相信它會利用手機的話筒收聽用戶的日常對話,並推送廣告。事實上,Facebook 不可能亦沒有需要這樣監聽用戶,因為技術上要全天候偷聽用戶對話,並傳送到伺服器處理,用戶手機速度和電量會大受影響,Facebook 處理的數據亦會以幾何級數倍增。最重要的是 Facebook 確實嘗試過把用戶的帖子、打卡紀錄去改善廣告成效,但只有極少量的內容可以幫助廣告尋找商機,因此花費高成本去偷聽用戶並不划算。反而我們日常瀏覽其他網站的時候連接了 Facebook 帳號,當中的使用習慣和購物車的紀錄遠比偷聽日常對話更有商業價值。

同理,微信一樣可以透過小程序、電子支付、定位紀錄等生活工具收集到的數據去製作模型,為廣告商帶來真實的收益。相比之下,分析對話記錄需要的成本較大,也不一定歸納到最有用的數據。在人工智能預測行為當道的年頭,個別用戶的對話方式不再重要,演算法擅長從數據中找出模式,再推論出相互關係,藉此可以預料用戶在半年內會買新的手錶,甚至早於用戶作出購買的決定。

閱讀官方回應,重點往往不是它寫了甚麼,而是它沒有寫甚麼。微信的聲明只說沒有利用對話紀錄作大數據分析,但其他服務呢;它不會儲存用戶紀錄,但可以即時分析對話內容。因此,我絕對相信馬化騰沒有天天看用戶的微信,因為他根本不需要這樣做。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任職跨國科技公司,網站 Outside 成員。

http://www.outside.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