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店們:芭比海默

A+A-

近日上映的兩齣電影「芭比」和「奧本海默」,無疑成為大家熱議的「大事」,一大堆被稱之為「芭比海默」的迷因圖因而出現,以芭比的粉紅性感女娃娃造型,配上奧本海默的男性科學家的嚴肅形象,呈現有趣的反差,這也是迷因本身的特質。這次我們就談談「芭比海默」。以下節錄 3 本有關「芭比海默」的書籍,詳情可瀏覽有關網站,了解更多。

獵人書店 Hunter Bookstore:艾蜜莉・瑞特考斯基「我的身體,你的商品」

當女人透過成為被注視的物件在這世上存活下來,或甚至闖出一番成就時,她所擁有的權力是那麼有限。

如果說 Barbie 試圖以粉紅樂園的幻象掀起一場女性主義討論,「我的身體,你的商品」則是作者艾蜜莉在父權社會和資本世界的交錯脈絡下,思考和探問女性身體、權力和慾望的旅程。身為模特兒、演員、社會運動家、作家,儘管艾蜜莉擁有不同身份,她的簡介總少不免提及令她一夜成名的「模糊界線」(Blurred Lines)MV,影片中她幾近全裸出演,搖擺跳舞。

自小活在「漂亮」女孩的讚美聲中,她懂得利用美麗的身體和容貌作為賺錢工具,渴望由此獲得權勢、獨立、安全感和美好生活,卻一次次陷入自我懷疑,不得不誠實面對自己作為商品被凝視、利用和消費時的不安、掙扎和焦慮。

正如艾蜜莉所言,「寫下這本書的目的並不是要找到解答,而是要誠實探討那些我一直不斷萌生的念頭」。跟隨她的思緒,我們未必能得到關於性別和賦權的完美答案,但透過書中零碎卻真誠的回憶和經歷,我們能感受到一位女孩如何在成長過程中,努力回應和處理自己和身體的關係,以及在父權和商品化的社會文化框架下,女性作為審視者與被審視者的權力角逐。

解憂舊書店 The Book Cure:羅賓.格伯「芭比傳奇:美泰兒創辦人之逆轉勝故事」

看到「芭比」電影 trailer 時,我已經想看這部電影,而家裡的男士就想看「奧本海默」,無錯,我們的家庭是性別定型。芭比無可否認是眾多女人的童年回憶,包括我。當時芭比是十分高檔的玩具,當我看見公仔是實心的,就好似有良心的,而且我還可以操控公仔的人生。現在小朋友已進化玩電子的 RPG 遊戲,不再玩實體公仔,不過芭比進入另一個大朋友的市場 —— 更高檔的芭比收藏玩具,動輒可是幾千甚至幾十萬美元一個。有點與舊書相似。

看過電影,不難發現是玩具品牌形象宣傳,但 Why not?編劇在電影裡加插許多爭議性的文化議題,製造許多討論話題。我個人認為編劇真正想帶出存在的問題,打從一開始,芭比思考死亡展開故事,所有女權男權、種族等,只是存在的一部分。電影想為芭比重新包裝,賦予靈魂,而創造芭比的露絲幽靈,在電影中出現,平定所有紛亂,其中一句對白說她自己的故事會是另一部電影。這引起我對露絲的興趣,找來她的傳記讀。

「芭比傳奇」的作者做了大量的資料搜集和訪問有關人士。作者中肯描述露絲一生,露絲是典型的猶太商人白手興家,而且是位女性,在大半世紀前的美國並不尋常,書裡描述許多事件都能看到她堅定的決心,加上丈夫及家人支持,令她成為企業家。她初時為了生意無視法律與道德界線,雖然成功,但往後面對訴訟、被迫離開 Mattel、癌症等,大起大跌。在男性主導的商場,作為單打獨鬥的女性,十分艱苦與孤獨,但到晚年轉營義乳生意及公益,使她贖罪並得到讚賞。她一生都在追求尊嚴、肯定和接納。芭比雖然是玩具,但對露絲與理解她夢想的人來說,芭比是一個關於女性與人生的表達方式,以及對無窮可能性的信念。

另外在書裡有小小發現,電影裡芭比不喜歡肯尼,大家知道兩個公仔命名是露絲一對子女,而現實這兩姐弟並不咬弦,肯尼更是同性戀者,還有電影裡為何艾倫會加入和支持芭比去對抗肯尼?除了解讀為表現存在價值,是因為現實艾倫是芭比的丈夫。所以電影也好、芭比也好,都是露絲的寫照。而這部電影和書令我感動是對生命的熱愛。那個時代,露絲為幫補玩具公司收入,曾生產過軍事裝備。我聯想到「奧本海默」,我也會看這部電影,手上的奧本海默傳記的封面,本尊比演員更好看。

界限書店 Boundary Bookstore:瑪麗・雪萊「科學怪人」

電影「芭比」和「奧本海默」上映後斬獲數以億計的票房佳績。其中功不可沒的是,迷因將「芭比」和「奧本海默」的主要元素互相混合,比如把「粉紅色」和「爆炸」結合於不同的電影海報,形成強烈的詼諧趣味。但其實本質上,兩部電影同樣探討著人類作為造物者,與其造物建立起怎樣的關係 —— 是視作純粹為目的而存在的工具,抑或如同父母看待子女,信任其擁有無限可能性的關係?人類在造物以後所賦予的意義,與創造的本義相比,又有著怎樣的分別?抱持初衷,還是背道而馳?

這讓我聯想到科幻小說始祖作品「科學怪人」,聯想到「法蘭克斯坦的怪物」如何在時空、空間與虛實間穿梭,讓人類嚐盡自己所種下的惡果。

「科學怪人」的故事主軸圍繞著科學家維克多與其實驗品,無名的「科學怪人」之間的恩怨與衝突,講述維克多被探求生命根源的狂熱佔據意識,透過肢體拼接及電流實驗,創造出「科學怪人」。「科學怪人」本性良善單純,但自出生以來,它就受盡人類的仇視、羞辱與折磨,而變得憤世疾俗,決心向其創造者復仇,最終與維克多同歸於盡。筆者不禁反思,這難道是「科學怪人」的罪過嗎?弔詭而諷刺地,「科學怪人」的誕生,全因人類對生命的好奇與熱切,人類卻同時厭棄、憎恨著它的存在,以科學主宰了它的生死,自以為無所不能,卻又因未知而恐懼,最終自招滅亡。同樣地,奧本海默本來為了和平而研發原子彈,人類卻用之於戰爭,屠殺並恐嚇無權之人,以恐懼營造脆弱的和平假象;又如創造芭比本來是為了讓女孩子擁有幻想的空間,現實中卻反被視作物化女性的象徵,而且常被批評其宣揚不切實際的女性身體形象,不利女權發展。三者看似毫不相關,卻顯現著同樣的荒謬。

其實造物本無正邪之別,一切皆是取決於人類的取態。和平或毀滅,平等或壓迫,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但願「科學怪人」的悲劇不用再發生,世界長久和平,人人平等自由,像「芭比海默」此般的玩笑可長久地佔據新聞報道,「科學怪人」也不必再面對人類的恨與惡意。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