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駕法律的超級英雄:從 Marvel 電影探討政治哲學

A+A-
「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劇照。

漫威電影宇宙(Marvel Cinematic Universe,MCU)為史上最賣座的電影系列之一,不僅娛樂大眾,還充滿可堪玩味的政治隱喻。最新論文集 The Politics of the Marvel Cinematic Universe,結集超過 25 名學者的研究成果,從 MCU 超級英雄反思憲法與權力本質、可持續發展的環保哲學、種族和女性主義思潮等。

論文集 The Politics of the Marvel Cinematic Universe 封面。

截至去年 6 月,MCU 系列電影全球累計 266 億美元(約 2,080 億港元)票房收入,為緊隨其後的「星戰」系列電影雙倍有多。迄今史上最賣座的 25 部電影,其中有 8 部屬於 MCU 系列,影響力絕不容小覷。美國政治學家 Nicholas Carnes 與 Lilly Goren 在編者序言中解釋:「MCU 可以是當代政治及社會潮流的驅動力,也可以被這股潮流所帶動。」

論文主題相當多樣,如美國隊長與「美國憲法之父」麥迪遜(James Madison)的哲學關係、從奇異博士看殖民帝國主義、從神盾局(S.H.I.E.L.D.)看軍民關係、從蜘蛛俠看環保主義、從 Marvel 隊長看第二波女權主義等。不過論文集並非無所不包,譬如雷神和蟻俠等共 7 部電影與 1 部劇集,便絕少受到重視;而圍繞「黑豹」的種族政治,顯然是學者的研究偏好。

存在人性弱點的超級英雄

美國塔夫茨大學國際關係教授 Daniel W. Drezner 刊登於「外交政策」的書評便發現,書中學者都不約而同認為,MCU 主要超級英雄如美國隊長、雷神和黑豹的故事起源,或多或少都植根於國家利益,帶出「某種溫和與懷舊的民族主義」。多篇論文亦有提到超級英雄在故事世界中的特殊地位,用以探討現實世界的緊急狀態與主權權力。

政治學家 Christopher Galdieri 便嘗試探討,美國隊長如何憑藉超人能力與道德模範地位凌駕憲法,規避政府機關的權力制衡,同時得到美國人支持。「美國隊長 3:英雄內戰」(Captain America: Civil War)的主線劇情,正是以美國隊長抵制政府的監督,認為復仇者聯盟(Avengers)拯救世界不應受政府牽制而展開。

當然學者不會事事取得共識,大反派魁隆(Thanos)應否以可持續發展名義,剝奪宇宙間半數生命,學者便各執一詞,展現出兩套不同的環保主義觀點。MCU 刻意提高女超級英雄及女性角色地位的同時,多名女主角的性感打扮亦惹來物化女性的爭議。

有學者提醒,MCU 其實大大改變了男超級英雄的角色定型。學者 Daniel Cassino 指出,傳統男超級英雄總是憑肌肉發達就排除萬難,MCU 的男英雄卻有致命弱點,同樣為戰鬥付上代價 —— Iron Man 受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困擾、雷神因抑鬱而自暴自棄。宇宙人口滅絕一半後,作為陽剛代表的美國隊長,同樣展現其柔性面向,參與為倖存者提供輔導而調整自己。

Drezner 又認為,有個別 MCU 重要面向為學者所忽略。他特別提到,大多數早期 MCU 電影都是圍繞著主角取得超人能力後,如何處理自己與親友和世界的關係,但愈接近「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Avengers: Endgame),普通人便愈加淪為佈景板,政府角色也近乎消失,全世界好像只剩超級英雄有發言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