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

|共84篇|

父母瘋狂拍照分享,窩心反成負擔?

「櫻桃小丸子」裡小丸子的好友的小玉,經常一個困擾 —— 父親穗波真太郎太愛給她拍照,藉此記錄她的成長。不單在卡通世界,現實中不少家長都愛捕捉兒女成長每一刻,甚至更進一步在網上分享。不過有時過度分享這些成長照片,或會做成家長本人和子女的苦惱。

救世軍:抱抱您 —— 全面服務為照顧者加油打氣

「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這份「憂」往往讓照顧者忘記了自身的身心健康,以致回過頭來,才發現身心早已傷痕累累。我們的 3 位母親在照顧過程中,與她們的孩子不斷角力,身心俱疲,但有幸在照顧路上得到我們社區關懷服務的全面支援,孩子才得到改善,同時她們也獲得身心支援,從而釋放壓力,慢慢放下擔憂,重新學習愛自己。

「你自己懂的」薩米家庭育兒方針

家長「頭痕」,原因有時可能是孩子不聽話。不過,為甚麼聽話的孩子才是好孩子、自把自為的孩子一定頑劣?歐洲唯一土著民族薩米人(Sámi)就有另一套看法 —— 讓下一代自小參與放牧工作、擁有生活起居發言權、鼓勵他們在不同生活範疇獨立決定。儘管這種獨特的育兒方式,旨在讓孩子準備應對北極生活的極端挑戰、培養適應力,但都市家長,或許也能從中參考一二。

玩具太多對兒童有害?

物質富裕的社會中,許多小孩都擁有大量玩具。在美國,2 至 12 歲的兒童收到的玩具,平均每人總值超過 6,500 美元;而在澳洲,玩具業每年價值超過 37 億澳元。到了聖誕送禮時節,家中的玩具數量或會進一步增加。有學者近日就在學術網媒 The Conversation 上撰文,指擁有太多玩具,會對兒童產生負面影響。

美俄兒童故事之別,造就他們情緒發展?

小時候讀的書,會影響我們的世界觀。最近有關俄羅斯及美國父母以及兩國兒童文學書籍的研究就發現,相比美國父母,俄羅斯父母更有可能給孩子讀帶有更多情緒,例如恐懼、憤怒及悲傷的故事,凸顯出社交情緒的文化差異,可能早在孩子上學前就開始出現。

【Soul Monday】大人的垃圾,由孩子收拾

疫下日本,不便三五成群聚在食肆,因而衍生出「路邊喝酒」的亂像,不只構成噪音及治安問題,往往還會留下一地垃圾,影響公眾衛生。望而氣憤的市民甚多,動手改善的人很少。神戶市就有一名 7 歲女孩,每逢週末,當那些大人宿醉未醒,她已隨父親走遍社區,把煙頭、空罐一一撿起。

救世軍:修復與孩子愛的關係

「她不是單純的怕我,而是對我有恐懼。」這是女兒豆豆(化名)對媽媽小甘(化名)的感覺。小甘是一位在職媽媽,因為自己有不少未能處理的問題,導致影響與女兒的關係及成長。最終,小甘向豆豆就讀的救世軍樂民幼兒學校求助,經轉介後由駐校社工吳姑娘提供輔導,重新修復母女關係。

疫症大流行,拼圖、芭比、桌遊等同時再流行

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普及,令美國玩具業一落千丈。直至武漢肺炎全面爆發,拼圖、芭比、桌遊及樂高積木等經典玩意,卻再次受到早已成年的用家追棒。這些父母選購玩具之時,不只是看價錢、安全和流行程度,還會從個人的兒時回憶找靈感,與孩子在家避疫耍樂,同時重拾自己的昔日童趣。

Neo:關懷母親,由追劇開始

聊著聊著,不難發現我媽的表情愈來愈生動。想來也是,她身邊應該沒有可以一起討論劇情的對象,畢竟看大台膠劇或大陸劇的人還是佔多數,尤其是跟她年紀差不多的太太們。於是在那一刻,我的存在更多是個同好,陪她吐槽「戀久」裡的車禍有多兒戲、感嘆金秀賢的哭戲有多令人動容。縱然劇集是分開看的,我倆的感想卻是互通。一場有 social distance 的親子活動,由此而生。

【30 週年】克服投訴、停刊、作者離世的蠟筆小新

「蠟筆小新」漫畫連載開始至今 30 年,再加上電視動畫及動畫電影,這個有點好色又有點精靈、永遠的 5 歲幼稚園生,陪伴了很多人成長。雖然動畫開播初期,予人「教壞孩子、下流作品」的印象,但為何在不知不覺之間,竟變成了男女老幼都喜愛的長壽節目?這些年來,製作團隊又經歷了甚麼?

杜絕欺凌:防止孩子受害之際,也要阻止孩子加害

為人父母者,總怕孩子受到欺凌,卻往往忽略了,兒女也有可能是施暴的一方。美國衛生與公共服務部指出,欺凌加害者較易輟學、捲入打鬥、濫藥酗酒、成年後犯下刑事罪行、虐待伴侶和孩子,實乃不容輕視的問題。網媒 VOX 特此訪問多名專家,尋求防止孩子欺凌他人的建議。

創傷,也會「傳承」?

暴力、性侵、血腥場面……任何人性黑暗、顛覆良知之事,皆有可能造成創傷性壓力後遺症(PTSD),心魔纏繞不去,生活備受困擾。部分人或許只有短暫影響,但英國「衛報」引述專家報道指,家長的創傷後遺症「傳染」給子女的跡象日漸增加。上一代的陰影,下一代銘記於心,繼承傷痛、壓力和憤怒。

方俊傑:「我和父親的 Final Fantasy XIV」—— 在遊戲世界中尋獲父子情

我們這一代都中了「星球大戰」的毒,就算父親如黑武士站在邪惡的對面,也會珍視他的點點關懷。何況 FF XIV 的父親試過有一晚深宵起床,用熱水沖個即食宵夜給兒子咁難能可貴?愈罕有,愈珍惜,愈放大;晚晚為兒子操心又煲湯又洗衫又噓寒問暖的媽媽,唔恨得咁多。

由初生到成年,父母如何快樂管教孩子?

為人父母,養兒育女除了要付出金錢,還要花心思、時間去教育和陪伴成長。香港新生精神康復會(新生會)近期訪問了 210 名受訪家長,當中逾七成在教育子女方面感到壓力頗大。家長的壓力問題或會波及子女,青少年的快樂程度已跌至近十年來最低位。究竟怎樣才能令家庭關係變得快樂?英國「衛報」引述專家意見,總結了在應對子女各個成長階段時的建議。

【Soul Monday】拒買玩具,專注親子相處時光

上網購物太容易,令人一不小心就花掉「冤枉錢」,買一堆中看不中用的商品。近年有不少人意識到這個問題,並發起網上主題標籤活動,像 #NoBuyYear、#NoSpendChallenge 等,承諾停止購物,及堅持使用已有的東西。近日英國廣播公司(BBC)訪問一位正兌現承諾的母親,她發現此舉的意外收獲,是為家中孩子創造出更難忘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