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傷,也會「傳承」?

A+A-
2012 年 12 月桑迪胡克小學槍擊案發生後,一名父親帶著兒子佈置鎮上的聖誕樹,神情哀傷。 圖片來源:Tim Clayton/Corbis via Getty Images

暴力、性侵、血腥場面…… 任何衝擊之事,皆有可能造成創傷性壓力後遺症(PTSD),心魔纏繞不去,生活備受困擾。部分人或許只有短暫影響,但英國「衛報」報道引述專家指,家長的創傷後遺症「傳染」給子女的跡象日漸增加。上一代的陰影,下一代銘記於心,繼承傷痛、壓力和憤怒。

Saleem 曾是一名狙擊手。2006 年,他在以黎戰爭(Lebanon War)中的殺人回憶至今歷歷在目、難以釋懷。「我還清晰記得他的容貌。」Saleem 說:「我的家鄉有一個說法:年輕的男子就像是一枝玫瑰……」他沒有繼續說下去。戰爭結束後,Saleem 和妻子離婚,兒子隨他生活。現在他再婚了,改行當的士司機,但唯有一件事始終如一 —— 絕口不提戰爭的事:「這些年來,我從未提及,也不想提及。」

黎巴嫩心理醫生 Joseph El-Khoury 長期關注士兵在以黎戰爭後的精神健康。就他而言,Saleem 的情況只是個別例子。他的病人多數「感到非常憤怒和憎惡」,因為他們為戰爭作重大犧牲,甚至失去戰友,最終卻得不到甚麼。事後,他們大部分人都跟 Saleem 一樣,選擇退役、做回平民。不同的是,他們會把過去的不愉快經歷告知子女。

早在 1966 年,加拿大蒙特利爾(Montreal)心理醫生 Vivian Rakoff 便發表報告指,愈來愈多納粹大屠殺生還者的後裔,曾聽其父母講述那段黑暗的過去。「幾乎所有生還的猶太人父母,都會將族裔的歷史說給孩子聽,以證明自己『活過來了』,並規範他們的道德人格,因為他們是已逝的猶太人的將來。」Rakoff 說。隨後,學者進行多個有關不同國家、族群「傳承」創傷的研究,除了納粹大屠殺生還者的子女孫子女,還有美國內戰戰犯的子女、受北愛問題影響的家庭等等。

目前,有關做法對子女的影響並無統一說法:有指子女的生活會變得愉快;有的則說子女會因身同感受而產生情緒問題、社交關係變差、產生龐大壓力等,甚至在懷孕時期便開始造成影響。英國慈善團體 Anna Freud National Centre for Children and Families 總監、心理治療及分析師 Peter Fonagy 表示,寶寶是媽媽的鏡像,不論有意無意,「你向他傳達甚麼,他就傾向成為甚麼」。事實上,這種說法已在老鼠身上得到證實

如此狀況,難到只能「有苦自己知」?Fonagy 建議,父母不應貿然與子女提及其悲傷的過去,也毋須即時看心理醫生。創傷的形成與患者的孤立感有關,因此可先利用社交平台、社區資源或是跟信得過的人傾訴,重新找回和社會的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