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初生到成年,父母如何快樂管教孩子?

A+A-

為人父母,養兒育女除了要付出金錢,還要花心思、時間去教育和陪伴成長。香港新生精神康復會(新生會)近期訪問了 210 名受訪家長,當中逾七成在教育子女方面感到壓力頗大。家長的壓力問題或會波及子女,英國關注兒童慈善組織 The Children’s Society 上月發表報告,指青少年的快樂程度已跌至近十年來最低位。有家長表示,當子女不在家中,他們才感到輕鬆自在。究竟怎樣才能令家庭關係變得快樂?英國「衛報」引述專家意見,總結了在應對子女各個成長階段時的建議:

嬰兒階段

嬰兒不懂說話和表達,新手父母因而承擔家庭中全部壓力。心理治療師和 The Book You Wish Your Parents Had Read 的作者 Philippa Perry 認為,父母首先需要建立正確心態:「不要把照顧寶寶視為『例行公事』,應把孩子當成需要建立聯繫的人,保持好奇地了解他,同時嘗試吸引他主動了解你。」

心理學家 Penelope Leach 補充:「在照顧寶寶中尋找快樂是困難的,因此你需要時常調整心態。」著有講述少女心理書籍 Queen Bees And Wannabes 的作者 Rosalind Wiseman,則提醒家長不要在社交媒體上過分「炫耀」自己的寶寶:「不要瘋狂地為寶寶拍照然後在網上分享,這或會引發『炫耀競賽』。比較自己和他人的孩子,是眾多新手父母感到不開心的原因。」Wiseman 認為寶寶並非父母建立社交形象的工具,建議多投入和享受共處時刻。

學前階段

父母總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於是不斷敦促子女自小學習「十八般武藝」。「虎爸媽」的形象除了為孩子帶來壓力,也會消除所有管教的樂趣。「不要想你能教給孩子甚麼,反而想想你能從孩子身上學到甚麼,這樣會使你的管教方式變得更有效。」Perry 說。

每人只有一次童年,倘若年紀輕輕便行程滿佈,恐怕只有反效果出現。「愈能彈性處理時間,家長從孩子學前階段中得到的快樂便愈多。」Leach 說:「有時候,沒有計劃就是最好的計劃。假如你們一家在閒逛途中聽到雪糕車的音樂,不妨上前買幾杯雪糕和孩子分享。」

小學階段

面對小學階段的孩子,Perry 認為家長需要誠實地表達感受。例如在遊樂場玩耍時,假如家長想回家,不要說「走吧,回家吃飯」,嘗試說「我累了,而且有點餓,我們回家吧」,這樣能喚起孩子對「累」和「餓」的感受,繼而關懷父母。

另一位心理學家 Steve Biddulph 則表示,父母和孩子單對單的相處能產生快樂:「假如女孩與爸爸一起遛狗,能幫助她建立自信,因為她知道兩人都愛陪伴對方。此外,與孩子獨處也是彼此敞開心扉交談的第一步。」

需要留意的是,調查顯示婚變多見於結婚後第 12 年,通常為孩子的小學階段,為維持健康的家庭關係,父母雙方需要更多協調和包容。

青少年及成年階段

青少年時期,孩子開始有獨立思考,因此或會變得反叛,Wiseman 認為父母需要給予適當空間和尊重:「假如你不帶偏見地去了解孩子,你會發現他們其實很有趣。」肯定子女的興趣和努力也很重要。「我其中一個兒子經常為我們家下廚,他喜歡並樂意這樣做,我很高興自己能看見他們的貢獻。」她補充。

到了成年階段,父母應把子女視為真正的「成年人」,尊重他們的決定,不能再把他們當作小孩看待、過分照顧和保護。「我的長女 27 歲,目前居住在阿姆斯特丹一條運河附近,她經常會在週末帶我四處遊覽。孩子長大後,會倒過來帶你重新認識世界,擴闊你的視野。」Perry 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