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經濟學:緊縮改革的經濟怎樣影響國民健康?

A+A-
2017 年,一個在希臘銀行大樓外露宿的人。 圖片來源:Milos Bicanski/Getty Images

俄烏戰爭引發的全球滯脹危機,繼續為世界經濟帶來不穩定因素,並醞釀一波環球債務風暴。伴隨著經濟危機的,很可能是一項項緊縮政策。2013 年,歐美多國剛渡過金融海嘯和歐債危機,劍橋大學政治經濟學教授 David Stuckler 和史丹福大學醫學家 Sanjay Basu 當時就發表著作 The Body Economic,分析緊縮政策帶來的公共衛生代價。十年過後,是時候回顧書中內容,為未來作好準備。

與新自由主義學派相反,Stuckler 和 Basu 推崇已故美國總統小羅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在上世紀 30 年代推行的「新政」(New Deal),主張增加政府對經濟的直接干預。誠然,這並非全新觀點,凱恩斯經濟學派(Keynesianism)曾經提供不少理論和實證支持。有趣的是,Stuckler 和 Basu 採用了一個跨學科視角,聚焦於公營醫療開支與社會生產力之關係,認為政府若能增加前者,最終可以刺激復甦,反之會帶來人類成本。

在書中,Stuckler 和 Basu 比對了四組個案作「自然實驗」(natural experiment)。第一組是小羅斯福「新政」時期,積極跟隨和不太跟隨的美國州分。第二組是冷戰後,急速推動私有化的東歐國家如俄羅斯和匈牙利,以及與之相反的捷克和波蘭。第三組是 1997 年亞洲金融風暴,接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緊縮方案的印尼和泰國,以及拒絕方案的馬來西亞。最後一組是歐債危機中,希臘和冰島的應對方法。

上述每一個案例,拒絕緊縮改革的一方,經濟復原會更快,而且國民會更加健康。以冰島為例,該國不理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全面緊縮的要求,反在 2007 至 2009 年間,把社會保障開支由 21% 大舉提高至 25%。結果到 2012 年經濟已錄得 3% 正增長,國民的健康數字亦更理想。The Body Economic 出版的 10 年後,冰島甚至成為人均收入全球第八高的國家。而希臘至今經濟依然滯後,當地政府放棄社區醫療項目,更令 HIV 個案在 2011 年首五個月一度急升 52%

該書還整理了大量科學文獻,以分析緊縮政策對公共衛生的影響,全書有 147 頁主頁內容,但就伴隨著多達 57 頁的引文和附註。在上世紀 30 年代,加州的游泳池荒廢,令蚊蟲滋生,意外引發西尼羅河病毒大肆散播,使本來正面臨經濟大蕭條的社會百上加斤。而金融風暴時期的泰國,同樣因為削減 HIV 項目開支,令疫情急遽惡化。種種跡象顯示,要維持公共衛生福利,才能遏止經濟危機的人命成本。

書中提到一些自由市場的擁護者,也修正小政府大市場的主張,例如知名經濟學家佛利民(Milton Friedman)承認後冷戰俄羅斯經濟改革失敗,以及穆迪(Moody’s)等投資機構,在冰島經濟復甦後陸續調高投資評級,認同該國的經濟策略雖然「不傳統」但有效。隨著像 The Body Economic 一類的文獻指出更多緊縮政策的害處,希望各國政府在應對將來的經濟危機時,也能引以為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