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火中的和平獎】捨棄政客,選擇在地的民主戰士

A+A-
諾貝爾和平獎得獎者比亞雅斯基。 圖片來源:路透社

10 月 7 日是普京 70 歲大壽的日子,同時是諾貝爾和平獎公佈的時刻。當俄烏戰爭已經把世界推向核戰邊緣,這年的諾貝爾和平獎或者發揮出更大的象徵意義。今年,諾貝爾和平獎就頒贈予白羅斯的人權倡議者比亞雅斯基(Ales Bialiatski)、俄羅斯人權組織「紀念」(Memorial)及烏克蘭人權組織「公民自由中心」(Centre for Civil Liberties),給俄、烏、白三國為民主奮鬥的人打氣。

比亞雅斯基早在 1980 年代,蘇聯尚未解體之時,就投身於白羅斯當地的民主運動,一直從未間斷,他在 1996 年成立「春天人權中心」(Viasna Human Rights Centre),支援被捕示威者,並向外界揭露當地酷刑問題。隨著白羅斯近年變得愈來愈獨裁,比亞雅斯基面對的打壓就愈來愈激烈。他先在 2011 年因為逃稅而入獄 3 年,在 2021 年又因為參與示威而被捕,至今仍在牢中。他亦成為歷來第 4 位在獄中獲頒諾貝爾和平獎的人,評審委員會已促請白羅斯盡快把他釋放。

至於烏克蘭「公民自由中心」則在 2007 年,由 9 個前蘇聯國家的人權組織共同成立,支援各地的民權運動。當俄烏戰爭於今年爆發後,該組織就極力調查和搜集俄軍的戰爭罪行,為日後可能在國際刑事法庭展開的審訊鋪路。第 3 個獲獎單位「紀念」成立於 1989 年,由另一位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沙哈諾夫(Andrei Sakharov)創辦。該組織披露很多關於蘇聯勞改制度的絕密歷史檔案,成為政權的眼中釘,在 2021 年 12 月被指違反外國代理人法而遭查封。

諾貝爾和平獎的評審委員會表彰獲獎單位是「人權、民主與和平共處」的榜樣。委員們表示有考慮到獲獎者所受到的風險,尤其比亞雅斯基現在仍身在獄中,委員們希望用這個獎項為他打氣,對政府增加國際壓力。評審委員會發言人賴斯安達臣(Berit Reiss-Andersen),讚揚 3 個獲獎單位多年來努力不懈,推動人文價值和法治、反對軍國主義,他們復興和彰顯了諾貝爾(Alfred Nobel)對和平、博愛的期盼,而這份期盼在今日的社會分外重要。

侯城大學社會及犯罪學教授杜化(Robert Dover分析指,在過去曾經多番出現爭議,例如 1973 年頒獎予美國國務卿基辛格(Henry Kissinger)和北越政客黎德壽(Le Duc Tho),表揚他們緩和越南局勢,達成了「巴黎和平協約」。可是,當時越戰仍未完結,黎德壽亦以和平未實現為由拒絕領獎。另外,2009 年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Barack Obama)獲獎時,美軍的無人機仍在多國傷及平民。1991 年獲獎的昂山素姬,後來更為緬甸政府對羅興亞人的種絕滅絕辯護。

杜化續指諾貝爾和平獎在今年收到 343 個來自國家元首、政客、過往得獎者和學者的提名,數字是歷來第 2 多。本來,今屆諾貝爾和平獎的大熱是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和俄羅斯在囚的反對派領袖納瓦爾尼(Alexei Navalny),而評審委員會就決定捨棄知名的政客,而是把獎項頒予一班扎根多年的人權鬥士,他們總是昂首面對最艱鉅的工作。杜化認為 2022 年的諾貝爾和平獎,透過重申和平和人權的價值,為人類提供了一道微弱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