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

|共128篇|

陶傑:一個知危而性急,另一方居安而驕懶

杜林普向中東七國下達禁入境令,為期九十日,部分兌現其「在搞清楚恐怖主義來路之前,禁止所有穆斯林入境」的承諾。歐美當然有大量抗議人潮,而此禁令也過於粗糙:第一,沙地阿拉伯是阿蓋達和伊斯蘭國的重大金主,通過杜拜有大量資金往流,沙地卻因為石油戰略利益與美國有關,不受入境制裁。

陶傑:狂人總統的管治方式

狂人杜林普上台,展開為美國的戒毒癮療法,不足一星期,當然抗議四起,因為 20 年的泡沫化,為了刺激經濟,印鈔放款,量化寬鬆,加上低利率,只造成更大的借貸泡沫,垃圾債券甚至捲土重來。20 年來這種以毒攻毒的方法,令美國的經濟變成一個酒鬼和癮君子。正如 2013 年前英國金融官員端納(Adair Turner)的結論:「我們開了一個狂歡的派對,結果出現嚴重的宿醉(Hangover),我們竟認為治理宿醉的最好方法就是再喝烈酒。結果一切重頭再來。」

蛋糕設計受產權保障嗎?

事源蛋糕師傅 Duff Goldman 發現,杜林普就職典禮上的蛋糕和他 4 年前為奧巴馬就職所造的一模一樣,但他並無參與本屆整餅事宜。承辦餅舖解釋,杜林普團隊下訂時出示蛋糕照片,要求一份複製,雖然餅舖建議另行發揮,但客人始終堅持己見,最終演變成「蛋糕門」(Cakegate)。問題是,蛋糕設計屬於知識產權嗎?

俄式威脅是如何運作的?

共和黨議員麥凱恩(John McCain)交予 FBI 的一份秘密檔案日前洩露,內容聲稱俄羅斯支持杜林普起碼有 5 年之久,目的是「分化西方聯盟」、「終結以理想價值為綱的戰後國際秩序」,做法包括向杜林普提供政敵情報,同時用性醜聞--於莫斯科 Riz Carlton 總統套房召妓表演「黃金浴」--要脅這位候任美國總統。報告真偽未明,但已激起輿論風暴,杜林普極力否認,批評有份報道的 CNN 和 BUZZFeed「造假」、「有病」、「壞組織」,俄方則辯稱從未搜集「黑材料」。檔案是真是假尚待查證,但俄羅斯的自白必定是 fake news。

總統的最後一課:如何說再見?

一周過後,奧巴馬就要卸任美國總統。但在告別演說上,他不光是數算政績,為其履歷「打磨拋光」,呼籲國民捍衛民主、團結一致時,說得鼓舞人心,感謝妻子米歇爾時,更是動容落淚。剛柔並重的言詞,搏得輿論讚好,算是為他的 8 年任期,畫下完美句號。這種告別演說,其實是美國總統的傳統,始於首任的喬治華盛頓,他既創了先河,也留下了經典。

Chester Ho:從杜林普到葉劉,Fact Check「後真相政治」年代

很久以前,人們仍然相信政治人物要有誠信,才能得到選民的信任。不過,在「後真相政治」(Post-truth politics)年代,政治人物是否言而有信、說話有沒有根據,似乎不在重要。遠一點的英國脫歐公投,事後否認言論、走數的政客大有人在;剛過去的美國總統大選,杜林普經常說謊吹牛,但無礙選民投下信任的一票。

社會不公的弔詭

全球貧富不均日益加劇,相信無人否認--然而,有關社會不公的議題仍不乏爭議,由定義、國情、影響、性質到程度均複雜難解,例如貧富差距多大才叫懸殊、如何介定過渡抑或持續性質、不平等的負面影響幅度、對社會心理的形塑等等,置於全球語境之下,比較更形弔詭。社會不平等固然是真實議題,但其弔詭一面不可不察。

美財長提名人選,料中美難爆貿易戰

隨著杜林普的財政部長人選出爐,我們幾乎可以確定,他在選前大放那些要制裁中國的狠話不會實現。史提芬‧姆欽(Steven Mnuchin),出身高盛(Goldman Sachs)世家,父親在高盛服務逾 30 年,弟弟曾任高盛副總裁,他自己也擔任過高盛的合夥人。他在華爾街的作風以精準、冷酷著稱。金融風暴期間,他收購一家破產銀行並重組改名,五年後出脫獲利超過一倍。其間該行客戶因老病失業繳不出房貸,姆欽「no mercy」,直接把對方掃地出門。

杜林普的利益衝突危機

尼克遜說:「總統會做這件事,表示這件事並不違法。」杜林普說:「法律完全在我這邊,總統不可能有利益衝突問題。」杜林普在過渡期間的「外交舉動」涉及前所未見的利益衝突--下屬亦不遑多讓--乃至引起違憲爭議,距離正式接掌白宮還有一個多月,杜林普班子仍未就利益衝突提出妥善方案,美國有何辦法解決這場憲制危機?

當第一夫人不是總統夫人?

杜林普表示,自己將於 2017 年 1 月 20 日入住白宮,但妻子 Melania 和 10 歲的小兒子巴倫會留在紐約,直至 6 月學年結束。「問題」是,這樣一來,白宮將沒有了「第一夫人」。但「第一夫人」一詞是一個不太準確的翻譯,First Lady 指的是白宮女主人,而她不一定是總統夫人。

隨時核戰:杜林普一按即發?

當日希拉莉警告,勿讓杜林普當選,因為他動輒宣戰,讓這種人掌管核武密碼,實在危險至極。如今「惡夢」成真,核戰豈非一觸即發?實情倒沒那麼兒戲。縱然只有總統可以授權使用核武,但光憑杜林普一人之力,亦無法啟動逾 7,000 枚核彈頭。因為整個發射程序,牽涉不只總統本人,而更重要的是,根本沒有所謂的「核按鈕」,讓他一按就開火。

似曾相識的美國大選

最新點票顯示,希拉莉贏多 200 萬以上普選票,然而出於選舉人票制度,與白宮仍失諸交臂,選舉人團(Electoral College)因而再掀爭議。本屆大選被視為 2000 年戈爾對布殊的翻版,其實,美國早於 19 世紀已有同類選舉結果,甚至出現過「舊版杜林普」候選人,有見及此,有人製作了一幅「總統週期表」,以大選制度及其結果為主題,介紹政治常識之餘亦闡明一個道理:歷史永遠新中帶舊。

總統吃甚麼:每任餐單大不同

白宮易主,不只政策劇變,連餐單都要大改。奧巴馬夫婦致力推動健康飲食,勸人少吃快餐多做運動,偏偏接任總統的杜林普,出名鍾情垃圾食物,連坐私人飛機,也要吃肯德基炸雞。往後 4 年若在國宴席上,出現漢堡包薯條,恐怕也不足為奇。但關注總統吃甚麼,並非純粹八卦好奇,而是觀察歷史進程、探討文化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