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

|共63篇|

疫情衝擊下,該擁抱還是放手?馬克龍的全球化難題(下)

儘管對民主制度的前景充滿憂心,但當法國總統馬克龍聽到西方國家遏阻疫情手忙腳亂,似乎暴露民主弱點時,這位迥異於歐洲傳統成熟穩重政治菁英的年輕總統仍大為惱怒,立即表明:不要把訊息透明公開、人民能公開批評政府的自由國家,與真相被壓抑的集權國家拿來相提並論。

疫情衝擊下,該擁抱還是放手?馬克龍的全球化難題(上)

當 G2 兩大領導者,美國總統杜林普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急著推動國家經濟回到疫情之前的正軌時,地球另一端,坐在巴黎愛麗舍宮裡,不到 43 歲的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眉頭深鎖,他憂心的是全球化的終結與民主制度的崩潰。

邱翔鐘:英國政壇新星,印度裔財相

今天,許多英國評論家認為辛偉誠大有機會再上層樓,成為首位少數族裔出身的首相。在當代的英國,如果有來自前殖民地的少數族裔高官成為英國的最高統治者的話,你會不會驚奇呢?這一變化究竟展示全球化時代,文化多元社會的必然之途,還是預示英國乃至整個西方文明,將像羅馬帝國一般走向沒落的命運呢?

武漢肺炎正將全球化逆轉?

美國、加拿大、歐洲多國先後封關鎖國,不惜犧牲豐厚商貿利潤抗疫,相信短短 1 個月前,沒有多少人料到世界會陷入如此困境。究竟這些非常措施,有多少會在瘟疫退卻後保留下來?全球化榮景會否就此斷送在武漢肺炎手上?智庫組織 OPEN 創辦人 Philippe Legrain 分析,全球化正在面對甚麼不可逆轉的改變,後武肺時代的世界注定不再一樣。

武漢肺炎,讓東南亞不再依賴中國?

近年,中國已成為東盟十國裡,其中九個國家的最大進口國,且對十國均是日益重要的出口市場。但武漢肺炎打擊全球旅遊、航運以至生產鏈,依靠中國投資、遊客消費的東南亞固然首當其衝。疫情或同時讓人窺見,一個不再過分依賴中國的東南亞。

中國依賴症:紐西蘭隨著武肺步入經濟寒冬?

中國自從改革開放後,一直維持高水平經濟增長,至今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一片大國崛起,欣欣向榮的景象,很多國家也患上了「中國依賴症」,例如紐西蘭。由中美貿易戰,再到今次的武漢肺炎危機,紐西蘭奧克蘭理工大學經濟學家 Rahul Sen 就在學術網站 The Conversation 分析指,紐西蘭也將步入經濟寒冬。

單邊主義盛行下,默克爾的兩難局面

默克爾曾大膽做出兩樁改變德國的決定,讓人民永難忘懷:2011 年日本福島爆發核事故,她下令關閉德國的核電站;以及 2015 年難民危機最嚴重的時刻大開歡迎之門。不過,世界局勢的發展,恐怕會讓這位 2015 年的時代封面人物、影響歐洲局勢的第一鐵娘子面臨理想與現實間的兩難保衛戰。

疾病政治學:為何疫病是個政治問題

不少學者擔心,像 1918 年西班牙流感的世紀疫症會再次降臨。全球學者都為下一場世紀大疫症嚴陣以待。挪威卑爾根大學學者 Kristian Bjørkdahl 和 Benedicte Carlsen 就在 2019 年編輯出版了 Pandemics, Publics, and Politics 一書,提醒大家若想好好備戰,就要先了解一個真相 —— 每場疫症爆發都不僅是流行病學的問題,它同樣是一個政治問題。

中國貿易史的教訓

美中宣佈達成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為去年 7 月起展開的貿易戰畫上逗號。貿易戰結果如何,人們尚未得知。若回顧歷史,不難發現明、清時代亦曾處於貿易困境。意大利漢學家 Francesco Sisci 於「星期新聞(Settimana News)」撰文,歸納明、清及中國當下,在面對全球貿易環境時,均有一個共通點 —— 沒有嘗試圖將自己融入全球貿易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