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

|共63篇|

菲律賓快餐王 Jollibee,五年內挑戰麥當勞和肯德基?

吃慣了麥當勞和肯德基,在營養不良的連鎖快餐選擇中,偶然都想嘗試新口味。但哈迪斯早已不再,漢堡王又不是隨處相見,你可會想起 Jollibee(快樂蜂)?來自菲律賓的連鎖快餐店 Jollibee,在香港或只是少眾之選,但其實在菲律賓本國,該公司的銷售額遠遠超過所有連鎖快餐店對手,包括全球最大的麥當勞和肯德基。公司創辦人兼董事長 Tony Tan Caktiong 重申,他的目標是將 Jollibee 業務擴張到東南亞、中國、美國和歐洲等發達國家,並希望在五年內讓 Jollibee 躋身全球五大連鎖快餐店品牌。

人口老化對全球經濟的影響

現代科學昌明,醫療系統發達,壽命界限愈推愈後。根據聯合國人口報告,人類平均壽命延長至 70 以上。目前,世界人口中有約 9 億 6 千萬人為 60 歲以上長者,到 2050 年,世界人口中年過 60 的將升至 21 億人,佔屆時預測人口(98 億人)的 21%。人口老化已成不可逆的大勢,對全球經濟影響深遠。當老友記愈來愈多,究竟哪些國家的經濟會首當其衝率先受到威脅?

白銀:國際貨幣的起源

史上第一種國際貨幣不是美元,而是白銀;不在 20 世紀發明,而是早於 16 世紀通行。史家對全球貨幣起源有多種看法,其中一種為西方視角,以 1565 年西班牙商船隊首度往返亞洲與美洲為起點,又有一種是中國觀點,以 1540 年代明朝帝國大量需求白銀為契機,促成洲際貿易,並誕生第一批世界貨幣。

無處不在的世界級味精公司

可想像過,此刻你冰櫃裡囤的雪糕的雲呢拿香氣、口裡嚼的香口膠的薄荷精、正在牛飲的冰可樂的調味劑、身上散發的洗髮水和柔順劑味道,都可能來自同一公司?說的不是大財團霸權壟斷市場,而是我們習以為常的香精與味精。

社會不公的弔詭

全球貧富不均日益加劇,相信無人否認--然而,有關社會不公的議題仍不乏爭議,由定義、國情、影響、性質到程度均複雜難解,例如貧富差距多大才叫懸殊、如何介定過渡抑或持續性質、不平等的負面影響幅度、對社會心理的形塑等等,置於全球語境之下,比較更形弔詭。社會不平等固然是真實議題,但其弔詭一面不可不察。

【美國大選】左翼哲學家怎樣看?(Jürgen Habermas 篇)

美國杜林普挾民粹上台,全球政治光譜日益靠右,左翼學者如何理解趨勢轉移?德國哲學家、社會學家哈伯瑪斯(Jürgen Habermas)認為,杜林普及右翼民粹崛起出於政經結構失衡,加上眾多巧合而成,雖然並非一種新式專制主義,但卻帶來兩極化的趨勢,足以動搖西方政局穩定。左翼受限於全球新自由主義思維,無法解決貧富懸殊,右翼民粹乘勢「竊取政治議程」,反全球化的主張引來國族主義的復興。哈伯瑪斯表示,左翼勢力應該通過跨國合作,致力解決社會不公,達致一種「合乎社會期望的全球化政經體系」。

怎樣才算是「反璞歸真」的旅行?

最近中國旅行團放棄在市中心名店放血,走入英國鄉村小鎮,不是睇樓爆買房地產,而是反璞歸真體驗「真正的英國」。眾人百思不得其解鄉下地方又有何好睇,其實這就像大家一直以來旅行時追求體驗原汁原味的風土人情。中國人厭了追逐繁華,終於也開始這種貼地的追求。不過所謂「真正的旅遊」,又是否存在?

「假新聞」有多可怕?

Facebook 假新聞問題引起全球關注,早前 Facebook 與 Google 均宣布調整廣告宣傳的限制,打擊假新聞傳播;亦有網民開始杯葛以點擊率為營運手段的內容農場(content farm)網站。然而,假新聞的問題愈演愈烈,不容忽視。有調查發現,不少 Facebook 用戶甚至混淆了「Facebook」和「Internet」兩個概念,例如在尼日利亞、巴西、印尼、印度等發展中地區,受訪者會向媒體研究人員表示他們平日「只會使用 Facebook ,不會使用互聯網」。

食利資本主義的謊言

資本主義受批評是常事,但連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歐洲央行行長及歐洲理事會主席都聯袂譴責,不可不謂異常。三位政經領袖批評資本主義漠視弱勢社群,未能保障基層生活,論調呼應英國經濟學家 Guy Standing 著作「資本主義的衰敗」(The Corruption of Capitalism: Why Rentiers thrive and Work does not pay)對尋租蠶蝕社會的見解。書中分析「尋租資本主義」(Rentier Capitalism)如何削弱資本制度本身,並嘗試提出糾錯方案,將資本主義導回正軌。

全球化下,一條酸青瓜的兩難

除了豬手和司華力腸,最德國的食物要數酸青瓜(gherkin)。作為常見入饌材料,酸青瓜深入德國民心,電影「快樂的謊言」裡,女主角昏迷 8 個月後甦醒,第一件事就是吃一條酸青瓜。酸青瓜又以施普雷森林(Spreewald)產地最負盛名,先後獲德國及歐盟認證,一如法國梅鐸紅酒和希臘菲達芝士,施普雷是瓜界翹楚。貿易全球化下,商品也趨向同質化,施普雷酸青瓜名氣不如上述紅酒芝士,對於地區美食,全球化是機遇還是危機?名物能否走向世界而不失原味?

共享經濟的兩種後果

Uber、Airbnb 全球大行其道,為各行各業帶來機遇也帶來挑戰。不論「優步化」(Uberization)利弊如何,共享經濟似乎已成未來大勢。經濟分析師 Rana Foroohar 認為,共享經濟並非新事,100 年前早有大量自僱人士兜售服務,參照歷史,可以總結出共享經濟的兩種發展可能,以及社會面對模式轉移的處理方法。

「歐盟維持和平」是事實抑或神話?

對於德國哲學家哈巴馬斯和他那輩人,歐洲是個「和平大計」(European peace project),歐盟也是基於促進和平的目標創立:以經濟協作,打破國族界限,令前敵對國家轉為合作夥伴,穩定地區安全。然而,自歐盟成立以來,這大計不斷被挑戰,近日的英國脫歐、歐國民族主義日盛的趨勢,不禁令人又一次質疑歐盟維持和平是否事實?

全球化如喪屍?

韓國電影「屍殺列車」於今年康城影展「午夜展映」單元首映,好評如潮;而熱播美劇 The Walking Dead 亦即將在 10 月進入第 7 季,喪屍熱潮至今仍歷久不衰。當代喪屍的形象來自於 1968 年由電影「活死人之夜」開始,除了生死存亡下的刺激感、道德淪喪的世界設定,究竟喪屍末日背後又有甚麼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