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衝擊下,該擁抱還是放手?馬克龍的全球化難題(上)

A+A-
本月 16 日,馬克龍到訪疫苗商賽諾菲巴斯德的工廠,並發表演說。 圖片來源:路透社

當 G2 兩大領導者,美國總統杜林普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急著推動國家經濟回到疫情之前的正軌時,地球另一端,坐在巴黎愛麗舍宮(Elysée Palace)裡,不到 43 歲的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眉頭深鎖,他憂心的是全球化的終結與民主制度的崩潰。

這位 39 歲就以超級黑馬之姿意外贏得 2017 年大選的歐洲政壇新星,上任以來一直高舉全球主義的大旗。對外宣佈一連串讓周遭夥伴一頭霧水的改革歐盟提案;去年他主持七國集團(G7)峰會時,試圖為美國和伊朗斡旋,並推動俄羅斯與烏克蘭達成和平協議;對內,他積極推動現代化的立法工作。

然而,今年以來肆虐全球的肺炎疫情,彷彿一陣突如其來的狂暴逆風般,將全球化系統的脆弱性暴露無遺。各國人民面對疫情的末日恐慌,對於醫療與民生物資的瘋狂搶奪,讓政府與企業意識到,太過依賴全球化的下場就是把命脈交在他人手上。

疫情衝擊之大,讓這位總是充滿自信、即使因為推動改革而支持度大幅下滑也不改初衷的年輕總統,首次對未來表現出遲疑。他擔憂的不只是受到重挫的法國經濟,更是全世界的局勢。

在當前這場他形容「堪比 1929 年大蕭條」的危機中,馬克龍似乎已經無法繼續維持出身金融菁英的從容與優雅。一個多月前,他在全國演說中向疫情宣戰,並限制人民行動自由以防止病毒傳播;更誓言將「不惜一切代價」挽救就業和企業。不過宣言成效不彰,他承認,後勤失誤導致法國醫師、護士團隊極度缺乏防護口罩和病毒檢測試劑盒。

過去以親民形象著稱、喜歡肢體接觸,因而被取笑「連椅子都能勾引」的馬克龍,面對嚴峻疫情也只能收起輕柔迷人的笑靨、以及全球化的宏願,低頭悶聲先處理自家問題。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災情最慘重的意大利。3 月初,意大利疫情爆發之際,曾向歐盟各國求助,在此第一時間,法國卻是宣佈徵用國內所有口罩,禁止對外出口;德國與捷克也下達同樣命令。儘管一個多月後,法國解除禁令,德國伸出援手,但為時已晚,歐盟一體化的信任基礎已然被破壞。

當然,馬克龍仍有計劃,好比推動歐盟啟動數千億歐元的緊急投資基金,敦促不情願的北方成員國支持死傷嚴重的意大利和西班牙;他也想敦請富國同意立即暫停雙邊和多邊債務償還,協助非洲度過難關。但此際,他一反常態,顯得猶豫。「我不知道我們處於危機初期或中期。沒人知道。」他說,「眼下有很多不確定性,我們應該保持謙卑態度。」

這位大力擁抱全球化的政治領袖,在最近一次接受金融時報採訪時坦言,疫情已改變了全球化的本質,民粹與民族主義正在快速崛起,保護主義將取代國際貿易盛行。「顯然,全球化正走到盡頭,民主制度正被削弱。」馬克龍眉頭深鎖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