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

|共115篇|

【Soul Monday】單親爸爸的愛心便當

生兒育女不易,若因離異或喪偶而要獨力撫養,怕是分外吃力。在日本,單親爸爸偏少,彼此聯繫不多,疫下更感孤立。長野縣一名「帶子雄狼」深有同感,只是日子再難、收入減少也好,他仍堅持每天清晨替相依為命的兒子製作便當,還把成品拍照,上傳至社交媒體,以自己的奮鬥模樣與網民互相打氣。

戰爭畫面氾濫,該如何安撫及教育孩子?

互聯網不只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亦令地球另一邊的戰況充斥你我的社交媒體。不少專家提醒,俄羅斯攻打烏克蘭至今,幼童有可能已從 Facebook 及 Instagram 等平台,看到炮轟城市、平民逃難或士兵傷亡等殘酷影像。作為家長,應該如何安撫及教育子女,讓他們理解當前事態?

一夫多妻,對巴布亞新幾內亞兒童留下的陰影

徐州八孩事件,激起中國社會關注。然而,令人髮指的婦女拐賣、虐待事件,何止在中國發生?在巴布亞新畿內亞,一夫多妻制的社會風俗,導致一些女性成為丈夫滿足慾望的工具,生育眾多下一代卻又無力撫養,甚至出現綁架、販賣婦女等問題。

「你自己懂的」薩米家庭育兒方針

家長「頭痕」,原因有時可能是孩子不聽話。不過,為甚麼聽話的孩子才是好孩子、自把自為的孩子一定頑劣?歐洲唯一土著民族薩米人(Sámi)就有另一套看法 —— 讓下一代自小參與放牧工作、擁有生活起居發言權、鼓勵他們在不同生活範疇獨立決定。儘管這種獨特的育兒方式,旨在讓孩子準備應對北極生活的極端挑戰、培養適應力,但都市家長,或許也能從中參考一二。

【鼓勵生育】日本自販機賣紙尿片

自動販賣機於日本無處不在,售賣的商品更是無奇不有,除了飲品和香煙之外,亦有雞蛋、蘋果,漢堡包等食物甚至是金魚,有些則會售賣襯衫、內衣、領呔及口罩等用品。近年為應對出生人口減少,日本政府積極鼓勵生育,並致力提供育兒友善環境,飲品販賣機兼售紙尿片的情況因而愈漸普及。

疫症大流行,拼圖、芭比、桌遊等同時再流行

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普及,令美國玩具業一落千丈。直至武漢肺炎全面爆發,拼圖、芭比、桌遊及樂高積木等經典玩意,卻再次受到早已成年的用家追棒。這些父母選購玩具之時,不只是看價錢、安全和流行程度,還會從個人的兒時回憶找靈感,與孩子在家避疫耍樂,同時重拾自己的昔日童趣。

藍牙技術、機械人玩伴……日本智能幼兒園崛起

科技的有效應用,正擴展到幼兒保育相關的各個環節,而這並非只為提高工作效率。無論數碼化進展如何,最重要的,還是與孩童的接觸和互動。工作效率化而多出的空閒,並非用於繁瑣的雜務,而是真正投入幼保工作,不同企業正利用科技創造這樣的良性循環。

【崩潰邊緣】殘障人士照顧者的悲歌

近日患有自閉症及中度弱智,不能自理的 21 歲青年,因年屆離開特殊學校宿舍之齡,要回家居住。同住數天後,母親疑不堪照顧壓力勒死兒子。可悲的是,現實中有不少照顧者與這位母親有著同樣困擾。武漢肺炎持續大半年,獲資助的護理服務大多暫停,殘障人士只能留家,被忽視的照顧者正徘徊在崩潰邊緣,迫切需要支援。

【Soul Monday】巴西「社會媽媽」助新手母親育兒

巴西東北部鄉鎮 Sobral 的嬰兒死亡率曾屬全國之冠。以 2011 年為例,當地每 1,000 名新生兒之中,就有 56 名夭折。但亦是從那一年開始,地方政府推出一項破天荒的健康計劃,以最低工資聘請婦女成為「社會媽媽」(mãe social),協助基層的新手母親育兒,成功令幼兒死亡個案大減逾半。

孩子偏食,其實不是那麼壞

對父母而言,兒女的健康至為重要。在餐桌上拉鋸影響親子關係,但若放任孩子偏食,又擔心營養不夠。美國一個研究,追蹤了 317 個年收入 2.5 萬美元或以下家庭中的母子,請家長在孩子 4、5、8 和 9 歲時,就偏食情況填寫問卷。研究發現,偏食害處或無想像中大,而強行改變孩子飲食喜好,反而會適得其反。

杜絕欺凌:防止孩子受害之際,也要阻止孩子加害

為人父母者,總怕孩子受到欺凌,卻往往忽略了,兒女也有可能是施暴的一方。美國衛生與公共服務部指出,欺凌加害者較易輟學、捲入打鬥、濫藥酗酒、成年後犯下刑事罪行、虐待伴侶和孩子,實乃不容輕視的問題。網媒 VOX 特此訪問多名專家,尋求防止孩子欺凌他人的建議。

派錢提升生育率成效如何?

香港生育率多年來呈下降趨勢,總和生育率從 1981 年的每千名女性有 1,933 名嬰名,下降至 2003 年的 901 名。2012 年雖曾回升至 1,285 名,2017 年卻又再下降至 1,125 名。這狀況同樣出現於歐洲的先進經濟體國家,一些國家採取增派育兒福利作為應對方法,但這些金錢利誘成效又是如何?

談判專家如何應付孩子的無理取鬧?

面對不可理喻的人,我們大可以退席離場就此不談,但若對象是孩子,家長便難以就此了事。「大西洋」雜誌邀請來自哈佛商學院、具 25 年教授談判技考經驗的 Michael Wheeler 及育兒作家 Wendy Thomas Russell,拆解如何應付未建立自我意識,有時無理取鬧得惹人憤怒的小孩(甚至是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