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歐式育兒】遊樂場是讓兒童勇於冒險的地方

A+A-
在芬蘭赫爾辛基,兒童爬上阿莫斯瑞克斯美術館 (Amos Rex)的圓頂。

在香港的遊樂場,滑梯變得愈來愈短,搖搖板、旋轉設施等漸漸消失,這樣無疑更安全,但兒童也會失去無所畏懼地玩耍的能力。反觀北歐國家的遊樂場,充滿可以讓兒童冒險及探索的設施,讓他們從小就懂得遊樂趣味。

瑞典國家建築與設計中心 ArkDes 總監 Brit Kieran Long 說:「毫無疑問,斯堪的納維亞半島(Scandinavia)對兒童來說是個特別的地方,而瑞典所做的一切都以兒童為核心。」他將風氣歸因於:「父母之間性別極為平等。這裡的育兒工作不只落在女性身上,而是平等分擔,另外還有大量育兒假。」育兒友善之風,促使當地開始講究兒童遊戲體驗。

1946 年,兒童在哥本哈根 Emdrup 的冒險遊樂場就地取材當作玩樂工具。 圖片來源:Francis Reiss/Picture Post/Hulton Archive/Getty Images

北歐的遊戲哲學重視自由玩樂而非形式結構,著重於啟發兒童,以及大量戶外活動。這源自丹麥建築師 Carl Theodor Sørensen 所提出的 skrammellegepladser(垃圾遊樂場),目標是讓城市孩子擁有與鄉郊孩子同樣的玩耍機會。當時,他注意到孩子寧願在其他地方玩耍,也不願在其設計的遊樂設施中遊玩,到 1930 年代,他又目睹孩子將建築工地變成自己的遊樂區,為他帶來靈感。Sørensen 第一個冒險遊樂場於 1943 年在哥本哈根郊區 Emdrup 開放,裡面配備工具及建築材料,兒童可以自行挖掘、建造和改變環境,聚在一起創造屬於他們的遊戲空間。

從此,北歐的公共設施變得更具玩味。像 1968 年 10 月,文化記者兼展覽製作人 Gunilla Lundahl 將斯德哥爾摩的當代美術館(Moderna Museet)變成一個龐大的冒險樂園,所有人都可以免費使用。項目除了強調兒童福祉,更宣揚每個人都應該有機會進入遊樂場的理念。而時至今日,芬蘭赫爾辛基阿莫斯瑞克斯美術館(Amos Rex)的起伏圓頂仍然充當公共場所,讓各個年齡層的人都可以在來玩耍。城市首席設計官 Hanna Harris 解釋芬蘭人對遊戲的態度:「這是每個人都有權享有的東西 —— 就像是城市生活的一項基本服務。」

近年,滑板運動也成為遊樂設施的重要一環。瑞典馬爾默(Malmö)不僅有無數適合玩滑板的場所,更設有全職滑板官員。Long 指「這打破了不同社區之間的障礙」,因馬爾默的家庭會穿梭城鎮,參觀其各個公園,成為社會交流的動力。

北歐的遊樂場還有更多培養冒險精神的配套,像赫爾辛基一些遊樂場和青年中心,就種植了可食用植物。住在瑞典的英國建築師 Jake Ford 想起其母對孫女在學前遊樂場玩耍時的反應,形容:「她有點害怕,因為那裡只有及腰的圍欄,而且孩子可以在巨大的石頭跳下來,還有泥沙和灌木叢,也可以吃莓果。」斯德哥爾摩建築師 Emelie Brunge 認為,這類空間體現了斯堪的納維亞遊樂場的運作方式:「孩子的衣服能不能保持乾淨及乾爽,並不重要,更重要的是他們能享受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