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錢提升生育率成效如何?

A+A-
圖片來源:路透社

香港生育率多年來呈下降趨勢,總和生育率從 1981 年的每千名女性有 1,933 名嬰兒,下降至 2003 年的 901 名。2012 年雖曾回升至 1,285 名,2017 年卻又再下降至 1,125 名。這狀況同樣出現於歐洲的先進經濟體國家,一些國家採取增派育兒福利作為應對方法,但這些金錢利誘成效又如何?

自 2013 年以來,芬蘭市鎮 Lestijärvi,新生育的父母能連續 10 年每年獲得 1,000 歐元。措施實行 7 年以來,有近 60 名嬰兒出生,遠多於實行前的 38 名,成效顯著。Lestijärvi 總人口不足 800 人,這些嬰兒可謂意義重大。現在,芬蘭其他幾個城市也推出了嬰兒獎金,金額從幾百歐元到 1 萬歐元不等。

儘管如此,芬蘭的國民出生率仍處於困境。與其他許多歐洲國家一樣,芬蘭近十年來出生率大幅減少:2018 年,每名婦女只生育 1.4 個孩子,創下歷史新低。在已發展國家,避免「少子化」的「替代率」為 2.1,單看出生率的話,芬蘭正步入少子化社會。

除了額外的津貼資助,芬蘭亦有許多強大的家庭福利計劃,除了舉世聞名的「母嬰包」,更有每月約 100 歐元的兒童福利以及長達 9 個月的有薪分娩育兒假,最高可達薪金 70%。儘管育兒福利已超出歐盟平均水平,但芬蘭坦佩雷大學(Tampere University)社會科學講師 Ritva Nätkin 認為,其家庭政策仍與其他北歐國家有一段距離,例如瑞典的育兒假更為慷慨;兒童福利和兒童家庭護理等津貼也未適時按通脹提升,有些更有所減少。

那麼,Lestijärvi 給新父母付錢的政策,可否使出生率迅速增長?Nätkin 說,加強刺激家庭經濟的措施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提高出生率,但僅靠經濟誘因不可能引發嬰兒潮,尤其人們對生孩子的態度已經隨時間而改變。

歐盟中生育率最高的國家是法國,儘管在過去四年略有下降,但其出生率在 2018 年仍達到 1.84。法國提供多種類型的福利和津貼,包括大約 950 歐元的「生育補助金」,其次是每月子女津貼和各種家庭津貼,法國家庭還享受入息稅減免和國家補貼的日間托兒服務。

但法國人口研究所的資深研究員 Laurent Toulemon 指經濟刺激因素並非法國高出生率的主因,並認為家庭的態度也很重要。法國公民知道國家熱愛家庭,因此相信政府會作出經濟支援。其他因素也可能起重要作用,例如法國對建立家庭、反對無子女和獨生子女家庭的思想。

與芬蘭一灣之隔的歐盟成員愛沙尼亞,同樣在設法扭轉低生育率。該國在 2004 年已推出慷慨的家庭假期政策,提供一年半全薪福利。2017 年更推出每月兒童福利:第一個孩子 60 歐元,第二個孩子 60 歐元,第三個孩子 100 歐元。三個孩子或以上的家庭,每月還可獲得 300 歐元「獎金」。因此,一個有三個孩子的家庭,每月可獲得 520 歐元的家庭福利。以愛沙尼亞相對較低的生活成本和平均收入計,這是相當豐厚的津貼。而其總和出生率亦由 2017 年的 1.59,增至 2018 年的 1.67。

塔林大學(Tallinn University)人口學教授 Allan Puur 認同經濟激勵措施可產生積極影響,並特別強調 2017 年的激勵措施導致了小規模的「第三胎嬰兒潮」。Puur 還指出其他提升生育率的因素,如可負擔的公共日托設施增加,及愛沙尼亞經濟相對穩定增長:「生育率通常是周期性的,這意味著當經濟機會良好時,出生率往往會增加,反之亦然。」

生育率受一系列的因素影響,由社會風氣、家庭觀念,到實際的生計考量,甚至考慮到地球承載人口的能力。父母也會希望新生兒是成長於一個充滿希望、公正、朝氣蓬勃的社會。增加育兒福利能短期吸引一些父母多生孩子,但提高出生率並不是一個簡單的方案就能做到,而是多方面共同努力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