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

|共95篇|

「耶路撒冷綜合症」—— 令遊客精神紊亂的城市之旅?

感受風土人情、沉浸於厚實的歷史文化氣息,是不少旅行者到訪異國城市之目的。但部分人一不小心,沉浸可能會變成沉溺,久久不能自拔,甚至引發精神錯亂症狀。以上描述絕非恫嚇,而是以耶路撒冷為名,一種往往與宗教經歷或脫離現實有關的精神病狀態。患者會看見、聽到不存在的事物,變得偏執而沉迷,甚至因此失蹤。

城市隱性「流行病」:Burnout

Burnout,有人稱作「過勞」,亦有人稱作「倦怠」。但最貼切的形容,或許就是其字面意思 —— 把自己燃燒殆盡、行屍走肉般的狀態。在奴性深重的亞洲社會,此等「喪屍」見怪不怪,可是如今在歐美地區,「它們」亦無處不在。美國「華盛頓郵報」分析,這種現象好比流行病,蔓延全球發達國家。法國、丹麥及瑞典等國已承認 burnout 綜合症,視為請病假的合法理由。

【Soul Monday】英國學童新科目:正念課

成年人有壓力,孩子也有壓力。繁重的學業、同儕的欺凌、師長的期待…… 一個又一個重擔,年紀愈輕愈吃不消。本港高官似乎無動於衷,只會說深表遺憾或正在跟進。英國政府則已採取行動,宣佈將於多達 370 間學校引入「正念(mindfulness)」課程這個新科目,作為改善青少年精神健康的研究一部分。

學習呼吸法

緊張時深呼吸,幾乎成為勸人平伏情緒的陳腔濫調。不過,即使是陳腔濫調,似乎也能起減壓作用。法國精神科醫生及心理書籍作家 Christophe André 形容,適當的呼吸方法,就像取之不盡的力量,能為人提供動力、放鬆心情。

情緒化進食:愈傷心愈吃,愈吃愈傷心

網上流行的一張 meme 這樣說:你傷心所以你吃東西;你吃東西所以你肥;你肥所以你『又』傷心…… 這樣的惡性循環,往往是情緒化進食種下的果。有研究認為,當我們無法有效調節情緒,即情緒失調(emotional dysregulation),情緒化進食便成為紓緩情緒手段之一,亦是其中一項導致 BMI 上升的原因。

南韓舉國停擺一天,只為一場考試

剛過去的 11 月 15 日,對不少人來說或只是平凡的一天。在南韓,當天是高考大日子,超過 50 萬高考生,迎來可能決定餘生命運的一日。雖然前特首曾蔭權曾勉勵考生:「考試雖然重要,但並非人生最重要的事情。」這句說話放在南韓也許並不適用。南韓學生普遍相信,高考決定學生能否上大學,進而影響其工作前景、收入,以至居所環境和未來的社交關係。

風光背後:英國足球員的精神問題

英國首相文翠珊繼任命「孤獨事務大臣」後,日前再宣佈設立「預防自殺大臣」一職,希望營造令人較易求助的環境,從而減少輕生者人數。有人或會質疑當局小題大作,但至少英格蘭職業足球員總會認同有此必要,因為該會發現一個可悲趨勢 —— 球員身價屢創新高的同時,因精神問題求助的人數亦創新高。

「新聞疲勞」的美國人

自從杜林普出戰總統大選,美國的新聞報道數量急速飆升。無日無之的嘲諷謾罵抹黑,非但令社會撕裂對立,更嚇跑了不少美國人。他們感到「新聞疲勞」(news fatigue),只好透過露營遠遊、翻修家居甚至回憶童年,逃離本地國際的大小報道甚麼脫歐、槍擊案、美朝峰會,都被這些男女拒諸腦外,徹底不聞不問,只為還生活一片平靜。

防範情緒波動或自殺,日本車站的巧妙心思……

鐵路車站人多並不足為奇,混亂更是意料中事。東京有著世界上其中一個最繁忙的車站,在旁觀者的眼中,乘客比肩接踵,但仔細觀察就發現人雖多,但上班族能暢順地沿著大堂或月台行進,火車仍能保持準時到達。東京車站的基本秩序得以保持,鐵路運營商承此基礎,就能夠專注更深入地掌控乘客心理。

生而為人,死於薪水

你能計算得到每天用多少時間上班,又換取了多少薪水,但反過來,因為工作壓力而令精神健康和生命縮減了多少,則難以估計。史丹福大學商學院教授 Jeffrey Pfeffer,一直研究現代職場對員工造成的壓力傷害。其新作「死於薪水」就提醒企業管理層,讓員工持續加班或全天候工作,表面上是人力資源調配的極致,但當員工置身於高壓的工作場所,對公司的經濟傷害可能更大。他認為,一個更為健康的工作場所,能夠令員工獨立工作,自行調節如何履行他們的應有職責。不過,如今有多少企業的管理層能夠不做操控狂,放下監視員工每一個細節的微觀管理思維呢?

微笑就是好?

笑一笑,世界真的更美妙?恐怕並不然,微笑也有負面,像冷笑、奸笑、假笑。面對眼前人的這一笑,含意是負面還是正面?你心裡有數,只是感覺難以形容。身體反應往往就最誠實,所以最近就出現了關於面對不同種類微笑,人身體會如何反應的研究,發現微笑就像摩斯密碼般,會發出獨特而細緻的信息,接收者也會因著信息有不同的生理反應。

「壓力」,從何談起?

本來壓力是描述的用詞,沒有感覺可言。後來,憂愁與緊張心情,就漸漸以「壓力(或精神壓力)」一詞代替了。「壓力」從何時起成為心情呢?「壓力」的新意義,源自匈牙利內分泌學者 Hans Selye 的研究文章。在 1930 年代,Selye 曾經做過實驗,從動物各器官中抽出汁液,將各汁液注入老鼠體內,觀察這些汁液如何改變老鼠體內的荷爾蒙分泌。結果發覺,各種注射液都令身體內分泌系統有相同的反應。這些反應與徵狀,Selye 稱之為「壓力(stress)」。

上司不讚賞 員工壓力大易患病

打工莫望報,也許老闆覺得員工有受薪,所以員工完成工作,不用說「Thank you」,做得好也不會說「Well done」。但作為打工仔,投入工作,卻沒有聽到上司半句鼓勵說話,長遠而言對身體是個負擔。這不只是打工仔的怨言,而是有實驗證明員工在辛勤工作後,得不到回報,所受壓力遠超於工作量大所帶來的,更會影響健康。

殺人犯有罪,所以殺人犯家屬也有罪?

坂元裕二寫下「四重奏」一劇,令他再受廣大劇迷追捧。其實近年他更愛探討社會議題,包括年青夫婦的生育觀,以及單親媽媽的窮苦生活,而若論主題的爭議性,則非 2011 年的「儘管如此,也要活下去」莫屬,因為該劇關注一個長久被忽視的群組 —— 加害者家屬。他們活得卑微,長年受電話騷擾,妹妹遭人欺凌,全都默默承受,只因背負「犯人至親」的罪名。男女主角分屬加害者與受害者的親人卻互生情愫,多少有點戲劇化,但對加害者家屬的處境描述,則確切地反映了現實。

一直減不了:壓力大就肚餓是甚麼道理?

為何會變肥?我們都知道大部分情況下,肥胖只有一個「數學原因」,就是攝取的卡路里大過身體消耗的能量。因此肥胖要不是吃得多及吸收多,就是運動少。這公式答案顯然不能滿足對關注體重者的好奇心 —— 從一開始,為何我們會吃得太多?英國醫學院畢業生、BBC 科普節目主持 Michael Mosley 日前在 BBC 撰文,詳細解釋為何有些人會吃得太飽:其一原因就是壓力大。除了自我控制食慾外,減壓便有機會成為控制體重的關鍵。

為何聖誕歌讓人精神不健康?

這些年大家彷彿鬥早過節,往往未到聖誕,就已聽了聖誕歌上百遍。那些超市商場百貨店,從早到晚把經典的 Jingle Bell 到攞景的 Last Christmas 不停輪播,還真是煩不勝煩。別以為孤家寡人才會如此反感,多名心理學家也發現,過早聽著聖誕音樂,尤其是定時定候播放的話,足以摧毀你的精神健康。何以這麼歡樂祥和的音樂,能有如此可怕的破壞力?

痴漢:日本男性的悲歌

對於日本的電車痴漢,大部分人都在各種官能小說和愛情動作片「薰陶」下有了既定印象,但真正的痴漢究竟是怎樣的人?一名研究痴漢多年的精神保健工作者,出書道破電車痴漢在日本社會的真身:「多為大學出身、已有家室的普通上班族。」他的新書解構痴漢的犯罪動機,原來性欲以外,還隱藏著日本男子無處排解壓力的病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