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共144篇|

方俊傑:「薄荷殺姬」—— 警察最怕甚麼?

「薄荷殺姬」不同。所有事態演變也曝露在陽光之下,不,是在鏡頭之下。尤其結局,講到殺姬用手機作出現場直播,預告會跟黑幫分子大戰,叫傳媒過來採訪,叫警方過來行動,叫市民齊齊食花生,把原先為難題的局限化成有助自己發展故事的優勢,至少是一個具備勇氣的嘗試。甚至可以理解成為一項革命,幽了傳統媒體及傳統劇本一默。為了這短短幾分鐘,我覺得需要為電影加幾十分。

紅眼:「假面騎士」見證社會變遷的 20 年之旅

對我來說,9 月已無開學這回事很久了,但多年以來,對這個月份仍有期待。因為每年 9 月,都有新一輯的「假面騎士」開播。平成之末,同系第二十人,Zi-O 隱含了 20 之意,而這一代的主題是手錶,明顯是要玩時空穿越。誠然,「假面騎士」和時代一直有著緊密關係。除了因為一年一輯,作品逐年累積,也因為故事設定本身具有時代色彩,若能細心一看變身腰帶的設計,更是社會變遷的見證。

陶傑:我的國厲害上限研究報告

美國出手打擊中國的電子通訊產業龍頭「中興」,國會劍指「華為」,指兩大「國家名片」違約、說謊,向北韓、伊朗出售美國製造的晶片,令中國即時禁播自己製作的「厲害了,我的國」,因為其中誇耀的種種高科技「成就」,因美國狂人總統突然出手「剝光豬」而祼露令人尷尬的天大秘密,令中國民間受到啟蒙,第一次意識到所謂強國的真相。

Chester Ho:老師又中?趨勢文章怎樣讀

踏入年尾,媒體開始刊登各類預測來年趨勢的文章,只要在搜尋器鍵入年份(例如「2018」)、「趨勢」,加上科技、設計、時裝等行業關鍵字,便立即看到一篇又一篇的文章,它們通常會產生一系列的關鍵詞,供業界在下一年使用。以科技界為例,過去的關鍵詞包括大數據、人工智能、虛擬實境,都催生了大量的書籍、講座和課程。撰寫趨勢文章的通常都是業界人士,他們是該領域的專家、貨真價實的 KOL。所謂的趨勢預測說穿了都是取材自去年的工作或明年的目標,故此幾可肯定會在下一年實現(但實現了,不一定會流行)。有趣的是,讀者們對這些文章的看法反應不一,有些人讀後不以為然,有些則會連連點頭,並在年中再次分享文章,大叫「老師又中!」為甚麼會有這麼大的反差?我們又應該怎樣看待這些文章?

100 円的高科技壽司,如何迴轉上東證主板?

100 日元就能吃到海膽、螃蟹、鮑魚、油甘魚等壽司食材,甜品的布甸、蛋糕都是高級餐廳水準。對日本第一大迴轉壽司連鎖店「壽司郎」來說,「高品質,低價格」只是基本功夫。今年 3 月,它重返資本市場,在東京證交所主板上市,靠的是品質、價格與高科技三大武器。

鏡頭:手機的未來

智能手機的發展愈來愈能人所不能,未來手機會變成怎樣呢?預測指:「2018 年將會是智能手機相機技術上的飛躍。」當你拿起手機,相機鏡頭就會辨認到你是擁有者,並為你解鎖屏幕;人在異鄉,您可以將鏡頭指向餐廳菜單,將文字翻譯成母語;購買家具時,您可以將手機鏡頭拍攝家中的地板,並模擬放置家俬後的情況……鏡頭與相關的技術,將成為智能手機最大的戰場。

德國科研成就,默克爾之功?

德國於 9 月 24 日即將舉行大選,由現總理基民盟的默克爾,對決曾任歐盟議會會長的社民黨舒爾茨,民調顯示默克爾穩操勝券。默克爾成功俘虜的,還有德國科學家 ——「自然」期刊日前刊登社論稱許默克爾「值得連任德國總理」,基於她任內讓德國科研穩定進步。歐洲科學政策記者 Alison Abbott 就於刊內社評,闡述當代德國的政策,如何把德國聞名天下的科研傳統,發揚光大。

知識傳遞

“Science is not a goal in itself. Just as art is only art once it is seen, knowledge only becomes knowledge once it is shared.”
– Sander Dekker, Dutch State Secretary for Education

科學本身並非一個目標 ── 正如只有被欣賞的藝術才是藝術,知識只有被傳遞過,才算知識。
– 戴先德(荷蘭教科文部次長)

我們踏入「語音智能時代」了嗎?

迅速發展的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近年正大幅改變我們的生活,先是有日本公司開始以機械人取代人類員工,再有 AlphaGo 第 2 代橫掃棋壇,人類難以匹敵,而這些事例不過是冰山一角——新一期「經濟學人」分析,語音科技(voice technology)日趨成熟,我們已踏入語音智能的時代,電腦將會更易操作,滲入人類生活每個細節。

從文學啟發的科學

哈利波特的隱形斗篷初登場時叫人拍手稱奇,今日卻已步入研發階段。文學與科學貌似風馬牛不相及,但有鑑於想象是創造的第一步,前者成為後者的藍本的情況,似乎比比皆是:例如令互聯網誕生的 Dial F for Frankenstein、建構對於「虛擬實境」的具體想像的 Snow Crash 和 Neuromancer⋯⋯至於我們對於機械能計算出人生意義的想像,又有沒有可能實現?

資本主義後的四個未來

當朱克伯格能編寫出「鋼鐵俠」中智能管家 J.A.R.V.I.S. 的雛形、亞馬遜快推出免人手交易的超級市場 Amazon Go,代表我們的科技已逐漸掌握機器學習,社會亦走向「自動化」(Automation)趨勢:機器取代人手,傳統工種交由機械人處理。在這後資本主義社會,人應如何自處?世界會走向何處?科技思想家 Peter Frase 提出四種可能:兩種天堂,兩種地獄。

諜戰中的科技

保安及情報記者 Gordon Corera 說過:「電腦天生是便利監視和偵查。」最早期的電腦,包括 Colossus 與 SEAC,就是英美情報局用來破解密碼,後來的電腦更演變成極佳的儲存資料的工具,在電腦資料庫中搜尋資料遠比在書架中翻閱文件來得輕鬆,到底科技在諜戰中是甚麼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