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帶(卡匣)遊戲是一代人的回憶,也是日本流行文化開始鼎盛的象徵。過往主力保存書籍、雜誌、黑膠唱片及其他藝術文化內容的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現正在努力拯救這些逐漸消失的舊電子遊戲,以好好保存他們曾引以為傲的流行商品。歐洲及美國的博物館更已搶先一步,收集到的數量甚至比原產地多。
娛樂
|共122篇|
陶傑:精神病患文化與香港的明日危機
這一切銀幕形象,是否加強了對精神病人的標籤?一切戲劇作品,凡有精神病患者有關,今日是否應該禁止?按照西方最新的人道平權標準,是否言論和創作自由也要讓步?香港的平等機會委員會,是殖民地政府撤出香港時設立的機構,引入西方自由主義價值觀,但香港是一個金錢社會,官僚和商人共同掌權,缺少深厚的文化基礎。
【尚未完場之五】曇花一現:遠東音樂經理協會
由祁凱達與徐岱靈聯合執導的電影「尚未完場」通過猶太商人歐德禮(Harry Odell)一生,追憶香港的變遷。歐德禮在戰後投身娛樂事業,創辦萬國影片公司,興建璇宮戲院,邀請世界級樂手來港獻技,被視為香港第一位大娛樂家。其實香港的故事可以放諸亞洲冷戰經濟史來閱讀,一班亞洲音樂家就組成「遠東音樂經理協會」(Impresarios Association of the Far East)作國際交流。
政治漫畫之父:使看不見的政治操作一目了然
如何把「看不見」的權力操作,變成普羅大眾「一目了然」的利害關係,向來是政治漫畫家使命。這種藝術與民主結合的傳統,誕生於 18 世紀英國,其中吉爾雷(James Gillray)更有「政治漫畫之父」稱號,作品遍及我們的歷史教科書,一直影響著今日全球各地的政治漫畫家。
【人選之人】政治劇愈紅,愈多人參與政治?
台灣首部政治幕僚的職人劇「人選之人—造浪者」,以台灣民主選舉作為故事背景,題材新鮮,旋即成為台灣熱話。在歐美世界,題材較嚴肅的政治劇向來有龐大市場,劇情不但緊張刺激,有學者研究更發現,這類作品可鼓勵政治參與,默默地改變民主生態。
Netflix 終止 DVD 服務,誰影響最大?
郵寄 DVD 租賃服務成功讓 Netflix 起家,在串流平台興起之前,為美國人提供了無數個週末家庭電影之夜。但經歷 25 年,用戶大幅減少,Netflix 將於今年 9 月結束 DVD 租賃服務,令長期訂閱者無法再在海量影片庫中尋寶。
【泰驚】為何泰仍流行恐怖熱線?
曾幾何時,深夜鬼故節目是電台的長青節目,聽眾會在被窩中邊聽邊驚,亦會「Phone in」分享個人靈異經歷。泰國直到現在仍然流行鬼故直播,並透過 YouTube、TikTok、WhatsApp、送貨應用程式 Grab 等網上平台作廣播。
打機也要談政治:中國如何在手遊市場突圍?
凡事皆政治,電子遊戲也不例外。除了多人連線打機時政見不同的玩家互罵,遊戲開發本身也是國際政治的角力場。日本稱霸電玩市場多年,如今卻面對中國在手機遊戲市場異軍突起,並引起西方國家的安全疑慮。「經濟學人」雜誌專題報道,一場軟實力較勁如何在屏幕內外開打。
拯救奧斯卡收視:你還會看直播嗎?
奧斯卡頒獎禮早已不單是美國盛事,還是國際影壇焦點。不過關心獎項的人雖多,典禮收視率卻令人憂慮,事關 2021 年就創下了史上最低收視紀錄 —— 只有 985 萬名電視觀眾收看。去年收視反彈至 1,536 萬人,但也只是歷年倒數第二低,與 10 年前超過 4,000 萬人收看相比,其吸引力恐是大不如前。電視轉播多年來持續流失觀眾,新領導層希望今年可以扭轉局面。
【BBC 都報了】喜多川性醜聞,為何日本主流傳媒保持沉默
英國廣播公司(BBC)日前推出專題節目,探討日本男偶像搖籃 Johnny’s 事務所創辦人 Johnny 喜多川多年來的性侵醜聞。雖然醜聞流傳已久,雜誌「週刊文春」早已刊登過涉及多位受害人的報道,但日媒大多選擇沉默。即使這次節目令人嘩然,仍沒有日本主流電視及報章願意多作報道。
為何年紀愈大,愈不愛聽新音樂?
隨著年齡漸長,不少人會覺得新歌不如舊歌好,試聽新歌或不熟悉音樂的意願也會下降,澳洲天主教大學音樂系教授 Timothy McKenry 近日就在學術媒體 The Conversation 上撰文,解釋為何人愈年長,對新音樂愈不感興趣。
串流經濟興起:環球有線收費電視的衰落
2 月 14 日,政府宣佈批准香港有線電視提早 6 年交還收費電視牌照,有線的收費電視將會在 6 月 1 日起停播。隨著互聯網和串流經濟興起,娛樂變得多樣,雖然民眾更能接受每月付款的消費模式,但競爭環境激烈,全球收費電視產業都不免衰落。
南韓 Kpop 新趨勢?元宇宙建虛擬女團
近年元宇宙成為大熱話題,文化產業也開始走入元宇宙的世界,南韓娛樂界正在探索各種可能。南韓公司 Kakao Entertainment 與遊戲開發公司 Netmarble 最近合作,推出首個完全在元宇宙創建的虛擬女團 Mave:,Kpop 與虛擬世界的結合,會否成為未來趨勢?
青年合力,讓古典音樂再成潮流
「高尚而沉悶」的古典音樂,以往令不少年青人敬而遠之。但上月有民調顯示,74% 的 25 歲以下英國居民傾向在聖誕節聆聽管弦樂;TikTok 上話題標籤 #classictok 的影片錄得近 5.4 億觀看次數;風靡全球的韓劇「魷魚遊戲」亦起用大量經典曲目。年輕的古典音樂家更是積極尋求新方式,一改高高在上的刻板印象。
【點畫成金】南韓網絡漫畫 Webtoon 可成下一個 K-pop?
繼 K-pop、韓劇成功風靡全球之後,投資市場正押注新興文化產業 —— Webtoon(網絡漫畫)。Webtoon在疫情期間迅速增長,有望成為下一個席捲全球的韓流。
彩色電視,改變人類觀看世界的方法
1960 年代的香港,是四大探長的年代,政府貪污腐敗、治安惡劣,又遇上大型社會暴動;但那個年代,香港人看黑白粵語長片也可以津津有味。到 1971 年 1 月 26 日農曆大除夕,無綫電視的「歡樂今宵」轉為彩色播映,成為香港首個實地製作彩色節目後,世界從此變得不一樣,人們再難回到黑白時代 —— 彩色電視已大大改變了人類觀看世界的方法。
為何印度人不再看 Bollywood 電影?
印度孟買電影工業基地 Bollywood 每年平均製作多達 1,600 部電影,比世界各地都多。過去,著名影業一舉一動都會成為當地民眾的焦點,但現在整個產業卻逐步被非印地語電影及串流平台取代。
土耳其低成本恐怖片熱潮
即使經濟危機困擾土耳其,當地人對娛樂的需求仍是有增無減,僅在近一年就有 60 部新本土恐怖電影上映,當中不乏極低成本製作。這些作品只用最短時間、廉價攝影器材加上最少人力拍攝,但即使「粗製濫造」,仍成功娛樂觀眾。
Moyashi:朝貢式文化交流
相信所有人在購買遊戲前,都會先閱讀評價以防中伏,正如電腦遊戲平台 Steam 的正負評統計幾乎決定了我會不會付錢。然而不是所有評價都有參考價值,例如間中看見有人留下負評,而原因只是「沒有漢化」。
預算千萬,為何螢幕上的假髮還是那麼難看?
即使劇本、選角、演出、場景、配樂完美,但演員頭上一頂突兀甚至難看的假髮,有時會令電影或劇集蒙上一絲陰影。從「『吸血新世紀』最假的假髮」、「為甚麼『權力遊戲』的假髮那麼難看」,到最近網民批評「黑袍糾察隊」梅芙女王的假髮「從未如此難看」。大家不解,為何製作方有大筆預算,卻不能給角色一頂更好看的假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