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皆政治,電子遊戲也不例外。除了多人連線打機時政見不同的玩家互罵,遊戲開發本身也是國際政治的角力場。日本稱霸電玩市場多年,如今卻面對中國在手機遊戲市場異軍突起,並引起西方國家的安全疑慮。「經濟學人」雜誌專題報道,一場軟實力較勁如何在屏幕內外開打。
娛樂
|共95篇|
拯救奧斯卡收視:你還會看直播嗎?
奧斯卡頒獎禮早已不單是美國盛事,還是國際影壇焦點。不過關心獎項的人雖多,典禮收視率卻令人憂慮,事關 2021 年就創下了史上最低收視紀錄 —— 只有 985 萬名電視觀眾收看。去年收視反彈至 1,536 萬人,但也只是歷年倒數第二低,與 10 年前超過 4,000 萬人收看相比,其吸引力恐是大不如前。電視轉播多年來持續流失觀眾,新領導層希望今年可以扭轉局面。
【BBC 都報了】喜多川性醜聞,為何日本主流傳媒保持沉默
英國廣播公司(BBC)日前推出專題節目,探討日本男偶像搖籃 Johnny’s 事務所創辦人 Johnny 喜多川多年來的性侵醜聞。雖然醜聞流傳已久,雜誌「週刊文春」早已刊登過涉及多位受害人的報道,但日媒大多選擇沉默。即使這次節目令人嘩然,仍沒有日本主流電視及報章願意多作報道。
為何年紀愈大,愈不愛聽新音樂?
隨著年齡漸長,不少人會覺得新歌不如舊歌好,試聽新歌或不熟悉音樂的意願也會下降,澳洲天主教大學音樂系教授 Timothy McKenry 近日就在學術媒體 The Conversation 上撰文,解釋為何人愈年長,對新音樂愈不感興趣。
串流經濟興起:環球有線收費電視的衰落
2 月 14 日,政府宣佈批准香港有線電視提早 6 年交還收費電視牌照,有線的收費電視將會在 6 月 1 日起停播。隨著互聯網和串流經濟興起,娛樂變得多樣,雖然民眾更能接受每月付款的消費模式,但競爭環境激烈,全球收費電視產業都不免衰落。
南韓 Kpop 新趨勢?元宇宙建虛擬女團
近年元宇宙成為大熱話題,文化產業也開始走入元宇宙的世界,南韓娛樂界正在探索各種可能。南韓公司 Kakao Entertainment 與遊戲開發公司 Netmarble 最近合作,推出首個完全在元宇宙創建的虛擬女團 Mave:,Kpop 與虛擬世界的結合,會否成為未來趨勢?
青年合力,讓古典音樂再成潮流
「高尚而沉悶」的古典音樂,以往令不少年青人敬而遠之。但上月有民調顯示,74% 的 25 歲以下英國居民傾向在聖誕節聆聽管弦樂;TikTok 上話題標籤 #classictok 的影片錄得近 5.4 億觀看次數;風靡全球的韓劇「魷魚遊戲」亦起用大量經典曲目。年輕的古典音樂家更是積極尋求新方式,一改高高在上的刻板印象。
【點畫成金】南韓網絡漫畫 Webtoon 可成下一個 K-pop?
繼 K-pop、韓劇成功風靡全球之後,投資市場正押注新興文化產業 —— Webtoon(網絡漫畫)。Webtoon在疫情期間迅速增長,有望成為下一個席捲全球的韓流。
彩色電視,改變人類觀看世界的方法
1960 年代的香港,是四大探長的年代,政府貪污腐敗、治安惡劣,又遇上大型社會暴動;但那個年代,香港人看黑白粵語長片也可以津津有味。到 1971 年 1 月 26 日農曆大除夕,無綫電視的「歡樂今宵」轉為彩色播映,成為香港首個實地製作彩色節目後,世界從此變得不一樣,人們再難回到黑白時代 —— 彩色電視已大大改變了人類觀看世界的方法。
為何印度人不再看 Bollywood 電影?
印度孟買電影工業基地 Bollywood 每年平均製作多達 1,600 部電影,比世界各地都多。過去,著名影業一舉一動都會成為當地民眾的焦點,但現在整個產業卻逐步被非印地語電影及串流平台取代。
土耳其低成本恐怖片熱潮
即使經濟危機困擾土耳其,當地人對娛樂的需求仍是有增無減,僅在近一年就有 60 部新本土恐怖電影上映,當中不乏極低成本製作。這些作品只用最短時間、廉價攝影器材加上最少人力拍攝,但即使「粗製濫造」,仍成功娛樂觀眾。
Moyashi:朝貢式文化交流
相信所有人在購買遊戲前,都會先閱讀評價以防中伏,正如電腦遊戲平台 Steam 的正負評統計幾乎決定了我會不會付錢。然而不是所有評價都有參考價值,例如間中看見有人留下負評,而原因只是「沒有漢化」。
預算千萬,為何螢幕上的假髮還是那麼難看?
即使劇本、選角、演出、場景、配樂完美,但演員頭上一頂突兀甚至難看的假髮,有時會令電影或劇集蒙上一絲陰影。從「『吸血新世紀』最假的假髮」、「為甚麼『權力遊戲』的假髮那麼難看」,到最近網民批評「黑袍糾察隊」梅芙女王的假髮「從未如此難看」。大家不解,為何製作方有大筆預算,卻不能給角色一頂更好看的假髮?
【Soul Monday】因為悶極,砌出最長 Lego 火車
疫情封鎖期間,不少人會透過觀看電視節目,解去煩悶。在紐西蘭,有少年因追看電視劇而受啟發,化無聊為力量,砌出長達 25 米的 Lego 積木火車,成功打破世界紀錄。
戀愛真人騷好看,但也要顧及心理健康
戀愛真人騷近年備受歡迎,本港電視台亦開始製作類似節目,其更貼近生活互動,讓觀眾有機會窺探別人生活,或從中學習如何與另一半相處。不過,真人騷容易令觀眾代入,對參加者的好惡比其他類型的節目來得更強烈,英國高雲地利大學行為心理學家 Rachael Molitor 近日就在學術媒體 The Conversation 撰文,解釋此類節目對參加者及觀眾的心理有何影響。
沒有了 YouTube 也不怕,俄國還有 RuTube
隨著俄羅斯加強在烏克蘭的軍事行動,國內凡是不符合克里姆林宮立場的新聞來源,均會遭到打壓,僅存的獨立媒體也因此停止運作。民眾要得到可靠消息,變相需要借助社交媒體的資訊,但在政府逐步收緊下,大多西方平台已被禁,餘下的遲早亦會消失。據英國雜誌「旁觀者」(The Spectator)報道,俄羅斯在壓制 YouTube 的同時,力推自家製影片平台 RuTube 成為替代品。
舞蹈員的艱辛:不搶眼的努力
近日有演唱會發生意外,導致舞蹈員嚴重受傷,引起各界關注舞者職業安全問題。事實上,舞蹈員對舞台表演尤其重要,能夠令歌手的演出更豐富、更具爆發力。與明星偶像同台表演的時刻看似璀璨,但背後付出的努力及面對的困難,甚至比歌手更多,美國網上雜誌 Mental Floss 就有專文羅列專業舞者的艱辛。
遊戲大國日本鬧「機荒」?
天還未亮,東京電玩商店門外就已大排長龍,排隊的遊戲迷只為購得苦候多時的新版 PlayStation 或 Xbox。據「法新社」報道,兩款遊戲主機自 2020 年 11 月公開發售以來,全球都出現「機荒」,但情況以日本最為嚴重,因廠商 Sony 及 Microsoft 正優先考慮其他市場。日本電玩迷只好成立「報料」討論平台,集群眾之力獲取供貨資訊。
【圖解】為何演唱會門票愈來愈貴?
月前,人氣男團 MIRROR 紅館開演唱會,無數「鏡粉」撲飛落空、「哀鴻遍野」。其實除了 MIRROR,近年不少本地歌手演唱會亦一票難求,若真的要去求,有人唯有買「黃牛」,付出更高昂的代價。有錢才有資格追星?Fans 們,放眼世界:You are not alone!
在「孤星淚」的世界,巴黎人如何覓得快樂?
面對艱難世道,娛樂藝術往往是民眾的精神寄託。1832 年法國,是大文豪雨果筆下「孤星淚」的悲慘世界,共和黨人不但起義失敗,霍亂更橫行全國,超過 10 萬人離世,巴黎人於是寄情於滑稽通俗喜劇(Vaudeville),從尖刻的社會諷刺裡覓得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