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未完場之五】曇花一現:遠東音樂經理協會

A+A-
歐德禮;攝於 1968 年。 圖片來源:Chu Ming-Hoi/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via Getty Images

由祁凱達與徐岱靈聯合執導的電影「尚未完場」,通過猶太商人歐德禮(Harry Odell)一生,追憶香港的變遷。歐德禮在戰後投身娛樂事業,創辦萬國影片公司、興建璇宮戲院、邀請世界級樂手來港獻技,被視為香港第一位大娛樂家。其實香港的故事可以放諸亞洲冷戰經濟史來閱讀,一班亞洲音樂家就組成「遠東音樂經理協會」(Impresarios Association of the Far East)作國際交流。

根據新加坡「海峽時報」在 1961 年 12 月 14 日的報道,遠東音樂經理協會於新加坡正式成立,希望提高亞洲音樂的專業水平,促進區內外創作交流,把亞洲傑出的音樂家帶到世界各地。協會創會主席是菲律賓初代大娛樂家 Alfredo Lozano,他把世界上最頂級的鋼琴家引進菲律賓,而他也是遠東音樂會經理協會構思者。歐德禮則獲選為協會副主席,其餘成員包括日本的 Noboru Yoshida,以及新加坡傳奇音樂家吳順籌(Goh Soon Tioe)。

1962 年,剛好是香港文藝表演史的一個重要時刻。香港戰後極度缺乏大型文藝表演場地,經過歐德禮在內一眾香港文化人努力遊說,港英政府在 1950 年代同意興建香港大會堂,建築物在 1962 年 2 月正式落成,為香港往日舉行大型音樂活動打好基礎。同年 4 月 12 日,遠東音樂會經理協會在東京召開第二次年度會議,會議期間萌生出舉辦亞洲音樂節的念頭,香港大會堂則成為首辦地點。

第一屆亞洲音樂節在香港大會堂舉行。 圖片來源:Post Staff Photographer/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via Getty Images

在 1962 年 10 月 2 日首屆亞洲音樂節開幕,活動一連 6 日在香港大會堂舉行。美國音樂雜誌 Billboard 紀錄了部分參加單位,例如來自日本的 NHK 交響樂團、菲律賓女高音 Rosie Farol、新加坡知名鋼琴家郁君貽、香港歌的 Crescendo Choral Society、韓國的 Seoul Chamber Music 等等。當時亞洲音樂節主席是教育司署學校音樂視學組組長 Donald Fraser,他在建立戰後香港學校音樂教育系統扮演關鍵角色。

1963 年 5 月,「遠東音樂經理協會」在東京舉行會議,並宣佈改名為「亞洲音樂經理協會」(Asian Impresarios Association),歐德禮當時向傳媒表示以色列代表也加入成為會員,印度和紐西蘭也有代表提交申請。協會本來想把亞洲音樂節定為定期活動,而第二屆亞洲音樂節便計劃在同年於南韓漢城舉行。不過,各大英文報紙資料庫都找不到有關第二屆亞洲音樂節的新聞,再次出現有關「亞洲音樂經理協會」的消息,就已經要到 1969 年 1 月 18 日。

當日音樂雜誌 Billboard 報道,Alfredo Lozano 和歐德禮希望重整已經停罷的「亞洲音樂經理協會」。二人希望促進亞洲音樂家的區內交流之餘,也想要把他們帶到其他地區,同時致力邀請歐美頂尖樂手到亞洲。香港會成為「亞洲音樂經理協會」的中心,因為香港環境相對較不僵化。而當時,遠東音樂會經理協會還有來自台灣的張繼高,他也是「遠東音樂社」的創辦人,以及來自日本、南韓、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代表。

不過,「亞洲音樂經理協會」始終無以為繼。歐德禮也慢慢淡出香港文化界,後來在 1975 年離世,結束傳奇一生。

「尚未完場」電影分享 + 映後談

  • 日期:6 月 11 日(星期日)
  • 時間:下午 3 時至 5 時
  • 片長:80 分鐘 + 40 分鐘 Q & A 環節
  • 映後談嘉賓:電影導演之一 —— 徐岱靈 Dora
  • 主辦:夕拾 x 閒社 Mellow Out 及 CUP 媒體
  • 報名連結:https://bit.ly/3C2kLn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