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自詡為萬物之靈,視自己為世上最聰明的生物,並發展出層出不窮的理論、科技和文化產物。貓,則被很多人奉為世上最可愛的生物,令萬千男女自甘為奴。見到貓,你或者會想寵養,與牠嬉戲,但你又有沒有想過,要跟牠學習人生哲理?有哲學家就出版學術著作,講述貓的哲學,希望傲慢的人類可以向牠們好好學習。
思考
|共14篇|
Neo:看電視,你敢用腦嗎?
它們並沒把「觀眾」單純當作「受眾」,一味灌輸自己的主張,認為對方會照單接收,而是以一套戲劇作為討論平台,就一個具爭議性卻不得不正視的議題,提供多元的觀察角度,並且鼓勵觀眾從中思考、作出判斷。
如何不讓善意走向地獄?你需要學會「思考失敗」
衛生部門畢竟不是科技單位,沒有想過 Excel 會出這種問題,但荒謬的背後有更深層的意義:像這種關係到全體國民生命安全的重大議題,為何沒有思考到各種失敗的可能性?
Moyashi:華氏 630 —— 香港燃燒的溫度
2020 年 6 月 30 日,初夏的夜裡熱得有點心寒,下午 11 時 03 分,香港「國安法」正式刊憲。公共圖書館將政治不正確的書下架,白紙也成為顛覆政權的兵器。失去言論自由的世界裡,思想成為原罪 —— 華氏 630 度,城市冒著火光,這就是香港燃燒的溫度。
陶傑:讀歷史,扯感情,公平不公平?
讀歷史,講事實和理性判斷,將感情扯進來,有人歡喜,有人受傷,爭吵沒完沒了。應該只看你懂得幾多事實、獨立思考,如何分析結論。沒有這些,純在試卷上填滿「打倒英帝國主義」,一張白卷上沾兩滴淚痕交上去,應該也會零分。
陶傑:瘟疫世代裡的兩種人
香港特區政府的教育宗旨,據說也是鼓勵「獨立思考」,但甚麼是「獨立思考」呢?
AI 與機械人無法取代的創新管理之道:Design Thinking
「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這個已經不算新穎的名詞,最近又開始在全球管理學界鵲起,成為各大企業轉型時的重要工具,證明了即便 AI、機械人等高端科技就算再怎麼 fancy,所有的商業策略最終還是要回到以人為中心。
哲學就在生活,包括在公園角落
一切學問皆源於生活,奧妙深遠的哲學亦是同理。就在今年夏至, 3 位來自美國 Brooklyn Public Philosophers 論壇的哲學家,來到澳洲昆士蘭的蘇格拉底雕塑公園,開張桌子擺個攤檔,歡迎男女老幼提出任何問題,讓他們以哲學的方式作出解答。一個下午下來,約有 50 個身份背景截然不同的人,駐足參與一場又一場討論。大家從人類存在的意義,說到何謂正宗中國菜。天南地北,無不哲學。
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人類就像一種被「修辭」控制的生物
「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將嚐到哪種口味。」電影「阿甘正傳」的這句經典對白,不少影迷都耳熟能詳,甚至是逆境路途上的座右銘。當然,人生還跟不少事物有相似之處,人生像一盤棋,像旋轉木馬,像一列火車,一本書,一座山…… 儘管不是每個人都有寫詩弄文的修為,但每個人都非常懂得和活用比喻(Metaphors)手法。不過,當參與者的遣詞有所不同,他們對同一議題的直觀解讀亦有分別,甚至能實際地影響人類的行為。
記憶也有刪除鍵?
覺得自己大腦的 RAM 經常不夠用?想如電影「無痛失戀」男女主角般僱用洗腦公司洗走記憶?原來,腦部本來就設有刪除鍵,令你能騰出更多地方去建立更新更強大的系統學習新事物,這個稱為「突觸修剪(synaptic pruning)」的功能幫助我們清除腦內廢物,突破自身的能力。
腦交戰:人為何總是「雙重標準」?
你有堅定的信念嗎?一個人的核心價值又稱為「保護價值」,即你不願意與其他信念妥協,或交易。當某人的保護價值受到挑戰,或會感到憤怒和受侵犯。當自己破壞了自己的保護價值,我們或會感到內疚。不過,假如我們有多一個的保護價值時,便有機會有所衝突。例如某人同時是反對墮胎與安樂死,但又支持執行死刑和戰爭,我們的大腦是如何處理這些矛盾的呢?
為何「最後答案」總是五時花六時變?
不論是揀衫揀工還是揀出選時機,人們總是躊躇半天拿不定主意。雖說舉手不回真君子,即使前一秒有十萬個理由說服我們哪個是最好的選擇,下一秒還是可能彈弓手收回成命。科學家就認為這其實反映了人們自我調節思路的過程。
Eric Chan:教育是甚麼?甚麼是教育?
教育的英文是「Education」,一般我們都沒有去研究它的真正意義是甚麼。今天,我們已被灌輸了一個概念:教育便是老師把知識「教」給學生,學生應聽從教學內容,加以操練,目標只得一個:取好成績!我的老師,富爸爸集團首席商業教練 Blair Singer 說:「教育是蛻變!」現在的學校是在複製,並非啟發。
腦部運動:五個有趣的哲學思想
哲學從來都不是香港人的必修課,或者有空做做法國高考的哲學科題目來過癮。忙生計忙到大腦也閉塞時,有人選擇做數獨,不如這次試試用哲學,讓腦部運動一下,保持清醒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