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概念:進行跨學科思考的工具

A+A-
圖片來源:Mike Kemp/In Pictures via Getty Images Images

近年,跨學科思考(interdisciplinarity)受到學界和業界所推崇。誠然,人類社會很多重大議題,例如貧窮公共衛生、能源危機,都並非單一學科的知識能夠解決。可是,要做到跨學科思維實在知易行難,因為每個學科都各有一套研究方法、理論基礎,以至基本用語。前列斯大學校長威爾遜(Alan Wilson)就提出「超級概念」(Superconcept)一詞,作為大家的思考工具。

威爾遜年輕時就讀劍橋大學數學系,後來從事理論物理學的研究,到 1960 年代又轉向社會科學領域,把數學知識應用於城市規劃及交通研究。1970 年,威爾遜成為列斯大學的城市及區域地理學教授,一直留任到 2004 年,更在 1991 年到 2004 年間出任校長一職。他是少數同時身兼皇家科學學會、英國國家學術院和英國社會科學院院士頭銜的學者,代表其學術水平在自然科學、人文學科和社會科學都屬於頂尖。

近年,威爾遜積極推動跨學科教育改革,並出版多部著作。2022 年他就發佈了新書 Being Interdisciplinary,當中提到如何以「超級概念」幫助跨學科思考。概念(concept)可以理解為一種抽象意念(idea)。透過組合不同概念,人類可以建構出一套套想法、原則和理論。簡單來說,「超級概念」是一些可以從一個學科(例如生物學)轉移到其他不同學科(例如政治學)的概念。相對應是「超級問題」(superproblems),即是一些需用動用跨領域知識的難題。

威爾遜認為,人類的知識量正急促膨脹,知識的本質亦出現了根本的改變,難以套用傳統學術框架。他續指,要發揮「知識力量」(knowledge power),其中一個重要元素是能夠辨別出議題背後的「超級問題」,並且套用適當的概念工具,來找出問題的解決方案。透過「超級概念」,我們可以提升多種思考能力,例如解難能力、設計能力(design capability)等,從而掌握到問題的複雜性,並可以提升我們思維的深度和闊度,找出理解問題的新角度。

在前作 Knowledge Power 中,威爾遜列舉了超過 100 個「超級概念」,作為跨學科研究人員的工具。其中一個例子是「進化」(Evolution),這個概念源於生物學,由知名科學家達爾文(Charles Darwin)提出,解釋各種生物面對生存競爭和繁殖過程,發生基因變異,適應周邊環境,從而生存和繁衍下去。後來,「進化」的概念被廣泛應用到不同學術領域,例如「進化心理學」(Evolutionary Psychology),以腦部演化的角度,解釋人類社會行為。

威爾遜長達數十年的學術生涯裡,其中一大貢獻就是把物理學的常用概念「熵」(Entropy)帶到都市地理學。「熵」本來是物理學中用來量度能量退化的指標,在 1967 年,威爾遜挪用「熵」的概念建立出數據模型,估算交通流量和空間分佈模式。而「熵」也是「超級概念」的例子,被廣泛應用在資訊科學、經濟學等不同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