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Thinking through Making —— 黃影嫦的陶藝之道

A+A-
Ying Wong 表示,場內展品並無特別名稱,因為一個整體才能表現出她的想法;Sherrie Poon 攝。

陶瓷於窯內高溫燒製而成形,既然原材料為泥,最後展現的藝術形態又豈止於杯、碟、甚至青花瓷呢?陶藝家 Ying Wong(黃影嫦)把自己的意識延伸,因應每種泥的「個性」,以順應自然的理念及當刻的思緒,讓情感流露並創作。作品反映其所思所感,與展覽之名 Thinking through Making 互相呼應。這個假日,何不前往物器堂感受其思想的流動?

泥土是一個接收者

手就是她的工具,並以石膏記錄下來;Sherrie Poon 攝。

Ying Wong 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系,於大學期間已開始陶藝創作。畢業後並非立即當個全職陶泥藝術家,而是於一間中學全職任教視覺藝術科數年。她說:「其實我喜歡科目之間的 crossover,因為我想他們看到藝術的價值,不只是一個科目,藝術與生活是有關的。」在她的教學生涯中,全職創作的想法從沒間斷,亦希望自己的內在能有所成長,於是毅然辭職,前往英國巴斯斯巴大學(Bath Spa University)修讀陶藝設計碩士課程。學成歸來,便開始了全職創作的生活。在眾多的媒介中,陶藝的吸引力何在?

「我自己覺得泥土是一個接收者,可以任你 shape;它也有少少脾氣,但不會太反抗你。例如木,需要揼或鋸開它,但泥土很無私,它會接收你任何東西,很少與你做對抗,所以這媒介令我感到很安心、舒服。」陶瓷最少燒製兩次,在燒製途中,只好等待,讓它變化,她形容這個過程就像是在交棒,人與泥,更像是一個緊密的合作伙伴。過程中,Ying Wong 耐心解釋泥土的不同成分如何造成不同個性,清晰簡潔、具象易明,在解說中流露出溫文儒雅以外的自信與肯定。

我的創作就是我的語言

作品展現出她的創作過程及思緒;Sherrie Poon 攝。

作品展名 Thinking through Making,是源自於英國人類學家 Tim Ingold 的同名學說,他認為藝術創作是藝術家在創作過程中與其創作媒介、外在環境及事物相互啟發及帶動下完成,而非先有創作概念再付諸實行。Ying Wong 受此啟發外,同時亦認為與道家的「自然無為」有異曲同工之效,加上自身對陶泥的理解及經驗,漸漸發展成是次作品展。「在讀書的過程中,同學能夠從作品中理解我,我覺得這樣很有趣味,最後我想做一個關於我思考的展覽,並把它具詩意地以實體化呈現。」當中的作品曾於英國巴斯(Bath)和弗羅姆(Frome)展覽,並獲當地的藝術館和酒店收藏。

這是她順著裂紋切割而成的作品,其形狀有如她於英國看見的一種植物,被風吹時會漫天飛舞,隨風旋轉而飄下;Sherrie Poon 攝。

那為何大部分的作品好像都是白色似的?「我們穿上衣服,也是一種個性的展現,而我想展現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時,就替它除掉衣服,所以我會選用最白的泥。」然而作品於英國展出時已售出 3 分 2,在香港重新創作時,尋找合適的泥土創作有一定的難度,幸而最終能夠找到相對較白的泥來展現自己的思緒。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場內所有展品均以人手捏成,並沒有借助拉坯機來創作。當筆者看到放在桌上那些精緻的圓體,有些則薄得生怕其斷掉時,便會明白藝術家的用心之處,以及人泥合一之境。

黃影嫦個人作品展覽 Thinking through Making

Thinking through Making 黃影嫦個人作品展覽

日期:2021 年 4 月 3 日至 5 月 2 日

時間:11:00 – 19:00

地點:Mudheytong Gallery 物器堂(深水埗大南街 175 號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