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

|共21篇|

反璞歸真:瑞典讓學童多翻書寫字

瑞典學童上月已重返校園,告別機不離手的日子 —— 當地很多老師選擇還原基本步,重新把教學重點放於實體書、安靜閱讀及手寫作業,減少放在平板電腦、網上研究及練習打字的時間。此舉回應了該國政客及專家對教育極度數碼化的質疑,認為重用傳統方式有助孩子打好根基,但部分學者難以認同走回頭路。

【聯合國呼籲】校內禁用手機,實際可行嗎?

智能電話是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少學校都默許學生攜帶手機回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最新報告卻主張,學校應禁止學生使用智能手機,減少課堂上的干擾,提高學習效率,又保護兒童免受網絡欺凌。一些教師同意禁令有助課堂管理,亦有同業認為禁令形同虛設,更可能錯失難得的教學工具。

Moyashi:媒體考古學

微軟在今年 6 月 15 日正式宣佈停止更新 IE 網頁瀏覽器(Internet Explorer),但新瀏覽器 Edge 仍擁有相容的 IE 模式,讓只支援 IE 的內容慢慢過渡轉換,否則就只倒數剩下 7 年時間的壽命。微軟停止更新 IE 其實不是新聞,早在 2015 年公佈 Edge 的時候已經表明會漸漸讓 IE 淡出主流,而 IE 的俗氣功能的確不再適合今天的網絡環境,被淘汰只是遲或早的問題。

Matrix 透視未來,還承載上世紀末的社會焦慮?

「22 世紀殺人網絡:復活次元」(The Matrix Resurrections)即將上畫,叫影迷既期待,又不敢抱太大期望,怕續作會破壞前作結構。回顧這部劃時代的科幻經典,被視為數碼年代虛實難分的預告,有影評人卻分析,作品在 1999 年上畫時,其實還捕捉了上世紀末全球對千禧年的焦慮。

伍常:從「環球藝術市場報告」看藝術界最新動態

巴塞爾藝術展與瑞銀集團(UBS)日前發佈了最新一年的「巴塞爾藝術展與瑞銀集團環球藝術市場報告」。「報告」列出了關於藝廊、收藏家、拍賣行,以至整個行業的不少重要新趨勢和現象,當中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同時加上我的短評,以供參考)。

後疫情時代,日本製造大廠的數碼轉型求生術(下)

綜合化學大廠三菱化學控股,早在 2017 年 6 月成立數碼轉型小組,更找來曾經在日本 IBM 負責雲計算(cloud computing)事務的岩野和生擔任數碼總監;另一家產銷模具、工廠自動化(FA)零件的三住(Misumi)集團,一共花費了 30 年採用數碼技術,確立全新的製造形態,創立機械零件訂購服務「meviy」。

在家工作?日本職場沒這種事

日本疫情愈見失控,東京都的累計確診感染個案更突破千宗。首相安倍晉三今天會對東京等 7 個都府縣,發佈緊急事態宣言,但當局無權禁止通勤上班。民眾紛紛質疑,如此一來電車只會持續人滿為患,無阻疫情擴散。因為在日本職場,並無「在家工作」的概念。一天不封城,都要出門。

超擬真數碼技術突破,恐助新聞造假?

第 56 屆金馬獎順利落幕,評審團主席李安掌控盛會的能力再次令人讚嘆。然而回到他的本業,最新一部上映的荷里活猛片「雙子任務:疊影危機」評價與票房雙雙失利,反倒是他在該片中所採用的超擬真數碼分身技術,引發了另外一個更深層的討論:未來我們認為眼見為憑的新聞,是否可能會被電影技術造假?

當窮人機不離手,富人卻在遠離屏幕

曾幾何時,iPhone 和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好比精英階層的標誌。但現在大嬸老伯都成「低頭族」,終日發微信追劇集玩遊戲,外型再潮的 IT 產品也開始降格。「紐約時報」科技及網絡文化版記者 Nellie Bowles 更加形容,真人互動反成奢侈品,逃離屏幕才是身份象徵。這是純粹的物極必反,抑或反映了甚麼現象?

新模擬科技:先造遊戲,後造世界

大學畢業前 1 個月,眾人正為前途奔波之際,Herman Narula 卻在無意中走上創業路。他在畢業論文研討會上,認識了劍橋同窗 Rob Whitehead,兩名電玩迷一見如故,隨即合伙成立初創公司 Improbable。惟二人志不在開發遊戲,而是設計出模擬演算數據平台 SpatialOS,令遊戲世界更加逼真宏大,甚至能對現實世界進行大型模擬,協助人類作出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