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工作?日本職場沒這種事

A+A-
4 月 1 日起,鳥取縣廳在辦公室內以紙皮分隔員工座位,作為防疫措施,並以「鳥取型 Office System」命名。 圖片來源:STR/JIJI PRESS/AFP via Getty Images

日本疫情愈見失控,東京都的累計確診感染個案更突破千宗。首相安倍晉三今天會對東京等 7 個都府縣,發佈緊急事態宣言,但當局無權禁止通勤上班。民眾紛紛質疑,如此一來電車只會持續人滿為患,無阻疫情擴散。因為在日本職場,並無「在家工作」的概念。一天不封城,都要出門。

智庫 PERSOL 綜合研究所在 3 月上旬進行的民調顯示,縱使在疫症大流行這樣的非常時期,但約 2 萬名受訪正職男女當中,僅得 13%「在家工作」。在「並未實行在家工作」的受訪者中,33.7% 表示「想要實行但無法實行」。厚生勞動省與 Line 合作的民調更反映,只有 5.6% 受訪者正留家上班。

PERSOL 主任研究員小林祐兒表示:「是次民調在大約兩星期前進行,現時(在家工作)的比率相信較高。」惟他分析:「考慮到近日確診感染人數的增長及危機感上升,13% 這個數字始終過低。」作為發展國家,日本在實行「居家工作」的滯後程度,連西方媒體也為之震驚。

3 月 26 日,東京都疫情開始嚴峻,但電車仍然擠滿上班族。 圖片來源:Tomohiro Ohsumi/Getty Images

一名投資銀行家向「華盛頓郵報」表示:「上司明言,『若我准你回家,你可能沒集中工作。誰知道?你甚至可能去喝酒。』」他又指,客人不再想碰面,上司卻仍覺得團隊該於辦公室接聽來電。「上司說,不這樣做就會讓客人以為我在偷懶取巧。他說這是日本人的自豪。」

日本政府同樣抗拒「在家工作」。當局多番召開記者會,提醒人民避免「三密」—— 密閉空間、人群密集和與人進行密切接觸,但那些記者會卻明顯符合了「三密」條件。當英國政府已採用視像形式進行例行發佈,厚生勞動省無視記者的多番請求,堅持「沒有計劃直播記者會」。

科技落後是「在家工作」未能在日本普及的主要因素。商業顧問 Rochelle Kopp 縱橫美日職場 30 多年,他指日本大多公司對此未有充分投資,反而像 20 年前那樣 —— 員工沒有筆記型電腦、公司電腦採用舊軟件、沒有 VPN 或遙距操控伺服器。有在家工作的人,甚至要帶文件回公司讓上司蓋印

3 月 28 日,首相安倍晉三召開記者會,會場坐無虛席,記者之間明顯未有保留社交距離。 圖片來源:KAZUHIRO NOGI/AFP via Getty Images

PERSOL 的民調結果顯示,無法在家工作的最普遍原因是「缺乏相應機制」,比例為 41%。小林亦指:「雖然本來無法在家執行業務的人就多,但是像『缺乏相應 IT 環境』這樣與電腦有關的理由佔第 3 位。果然說到底,人事和制度等未有相應準備,才是(無法在家工作的)最大原因。」

小林直指,日本獨特的人事評核方式乃問題之根本。「有別於歐美企業,日本企業大多同時看重『成果』和『過程』。除了成果主義,員工『努力的地方』、『挑戰成功的地方』也在評核當中。」改為「在家工作」的話,上司就無法看到下屬工作的「過程」。小林分析:

以評核制度來說,這就像失去一臂。若以當下的評核制度來實行『在家工作』,無論上司還是下屬,也會傾向認為評核『不夠全面』。即使勉強推行,亦是有名無實。

再者,日本人口極為老化,公司高層多是與科技無緣的長者。明治大學經濟學教授加藤久和直言:「縱有先進的硬件,年長人士也許沒有經驗或知識快速學會。日本存在明顯的數碼落差。」前年,時任網絡安全大臣櫻田義孝坦承「工作以來未用過電腦」,便是最佳例子。

不過,安倍晉三現要發佈緊急事態宣言,推廣「在家工作」變成當務之急。小林認為:「現在雖然只是緊急措施,但日本有可能從此一口氣推行『在家工作』。屆時該會浮現既定制度以外的問題。」譬如部分難以遙距進行的工種,或在公司、崗位上造成分化。「需要致力消除不公平的感覺。」

小林最憂慮「在家工作」引致員工間的格差。「IT 素養的高低尤其明顯。譬如平日不怎用電腦的人,會有回覆訊息速度緩慢、在網絡會議發不出聲音等情況。」雖然 IT 能力不見得能一下子提升,但小林認為:「員工學會 IT,在疫情平息後對企業也無損失。提升他們的基本功,反而是當下該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