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問題有不同方法,但解決提出問題的人,或封鎖問題本身,怎樣也不是好方法。近日,筆名蘇斯博士(Dr. Seuss)的已故插畫、小說家 Theodor Seuss Geisel,其文學遺產管理組織 Dr. Seuss Enterprises 發表聲明,決定停止出版蘇斯博士其中六本兒童繪本。媒體解讀聲明指,停止出版原因涉及繪本內有種族歧視意識。但有學者認為,這種「取消文化」(cancel culture)非並正視歷史之舉。
書籍
|共34篇|
陶傑:西方在網絡和瘟疫時代的智商危機
瘟疫期間,西方國家執行限聚令,青少年要在家中網上展開大中小學學業。專家擔憂這一兩年西方國家的教育水準會下降,因為上網雖然是當代少年兒童的主要生活行為,但是一代人上網,使用的文字和語言,並不嚴肅,網上的閱讀和寫作,也不是所謂的 Serious writing and serious reading,只是互相傳播短句、散章、圖案符號(emojis),對於真正的學習,並無促進幫助。
Moyashi:手工製作的自由
地下化與手作化恐怕是香港未來的趨勢,只有付出金錢及勞力的代價才能獲得少量的自由。
亂流下,湧現的末世小說風
疫情無日無之,不少人透過閱讀排遣寂寞,但慰藉卻未必來自心靈雞湯。過去一年,以氣候災難為題的幾部末日類小說便榮登美國暢銷書榜,主角通常是置身末世災劫後的世界,或者親眼見證末日降臨,但故事也不是要散播絕望,讀者是可以從角色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從而在亂世中覓得安慰。
回顧 2020 年被推薦的英文書
充滿災難的 2020 年快要結束,不知道 2021 年的世界會變得怎樣。在亂世之中,但願一眾同路人能夠平安之餘,亦能自強不息,奮發向上。美國三大老牌媒體「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和「時代雜誌」就一如既往評選出十大好書清單。
書業生存困難,但有種書卻有價有市?
巴黎著名莎士比亞書店正掙扎求存,甚至要在社交網站上求助,但另一方面,莎士比亞作品集仍能卻以千萬成交。在書市嚴重萎縮的時期,罕有書籍及手稿仍然「有價有市」,波士頓二手書店 Brattle Book Shop 東主 Kenneth Gloss 坦言:「這基本上就像兩盤生意。一般二手書業務已經式微。」
【Soul Monday】找回遺留書中的舊物
大多數週末,美國高中老師 Emma Smreker 都會到舊書店尋寶,為的是找到遺留在書頁間的物品。在過程中,她發現物件雖小,但有時對於物主而言,意義卻非常重大,更為此建立專頁,方便找回物主。
【短片】書籍與機遇相撞的萬種可能
今時今日,在香港再講「機遇」是否太離地?今年 2 月出版的「機遇之後」,卻以這個官腔字眼,重組香港社會脈絡,成為一部奇特的紙上展覽。
批判不得的中國資本主義
法國經濟學家皮凱提數年前出版著作「21 世紀資本論」,批判歐美資本主義造成貧富懸殊,在中國一紙風行,國家主席習近平甚至引此為官方意識形態護航。但成為學術明星的皮凱提,去年出版續作「資本與意識形態」(Capital and Ideology)卻備受冷待,中國出版計劃更加觸礁,全因新書的批判焦點,從歐美轉移到中國資本主義的不平等問題。
【隱藏版】名人推薦書單
又一波武肺疫情,又一次居家抗疫。上回把握時間,將封塵萬年的書都看了,如今再有餘閒,總算可添購新書來讀。但茫茫書海,怎樣選才好?想買英語書籍,可參考這份「隱藏版」名人推薦書單。說是隱藏,只因所有上榜著作,均是「紐約時報」透過一段段在家進行的訪問或直播,從被拍入鏡的書架所「挖掘」出來。
Moyashi:華氏 630 —— 香港燃燒的溫度
2020 年 6 月 30 日,初夏的夜裡熱得有點心寒,下午 11 時 03 分,香港「國安法」正式刊憲。公共圖書館將政治不正確的書下架,白紙也成為顛覆政權的兵器。失去言論自由的世界裡,思想成為原罪 —— 華氏 630 度,城市冒著火光,這就是香港燃燒的溫度。
英國獨立書店武漢肺炎生存記
經營實體書店艱難,書店在疫情大流行下倒閉,並非意外之事。在英國,書店要撐過疫情,亦不得不出盡法寶 —— 由單車送貨到電話介紹好書 —— 盡最大努力抗疫之餘,在危機中繼續服務讀者。
給讀者的信、致謝名單……何以成為書的一部分?
閱讀是一種多層次的文化體驗,除了欣賞書籍的內文外,封面裝幀、排版設計同樣值得讀者細察。牛津大學出版的 Book Parts 結集多名學者文章,深入解剖書本各部分的歷史,原來書套、卷首語、目錄、索引、版權頁,甚至更正錯字的勘誤表,背後各有耐人尋味的身世故事。
維基百科要變得可靠,可以靠誰?
大學時期,論文若是引用維基百科,定會被教授批評。即便如此,維基百科幾乎仍是所有人找資料的第一站,而且近年維基的條目會詳細列明出處,內容較以往可靠。不過,當中不少內容是出自紙本書籍,用戶或編輯者一時三刻未必能夠查閱全文,證明真偽,此時網際網絡檔案館(Internet Archive)就幫上大忙,為維基條目補充證明。
土耳其政府「焚書坑儒」:清算仍未結束?
自 2016 年軍事政變失敗以來,土耳其政府銷毀超過 30 萬本來自學校和圖書館的書籍;首都安卡拉一條名為「居倫」的街道也被重新命名。200 間媒體和出版機構被關閉,其中 29 間出版社的罪名為「散播恐怖主義思想」;另有 80 名作家被調查和起訴。然而,政府的清算行動並未停止。
伍常:藝術必修科
由於講座只有一個小時的關係,聽眾也估計大多是所謂藝術圈外人士,故此我特別起了一個相對 broad 和 general 的主題:「耐人尋味的藝術世界」,希望嘗試以一個最簡單易明的方式,把有關藝術界的一些最普遍的誤解,以及藝壇中的一些主要單位和人物,及其角色逐一和觀眾講解。
【世界閱讀日】閱讀其實是一趟鐵路旅程
19 世紀的鐵路交通普及,旅人為求在車廂打發無聊,養成帶著書本去旅行的習慣。鐵路旅程的全新感官經驗,同樣改變文學創作的方向。一位英國小說家撰文,為我們細數近代交通革命,與閱讀和寫作的關係。
遠離中國之後的日子:六四
出差後回到倫敦不久,消息傳來,天安門大屠殺,中國當權者面貌的真容全世界都看到了。BBC 電視台還把幾個在英國的中國移民集在一起討論這件事,其中包括傅聰、 陳金祖女士、著名京劇演員周信芳的女兒彩琴等人,我也參加了。
遠離中國之後的日子:旅程已近結束
編按:嚴亢泰曾為居英傳媒人。生於上海,畢業後於北京電台工作。文革後移居倫敦,任職於英國廣播公司的中文科。曾在大陸、香港和台灣的報刊雜誌和本網發表文章。現已退休,定居倫敦。下文出自其第二部自傳「如夢書 —— 遠離中國之後的日子」中,「回憶」一章。
鄭立:除了「抉擇叢書」,大家又有冇玩過「自我歷險叢書」?
「自我歷險叢書」和名字一樣,題材多數是冒險、歷險。所以多數故事,都是探索一個廣大的世界。比較奇想天外,你看封面也比較七彩豐富,故事都是引起你的好奇心,例如問你要去火星還是金星,木星還是土星,智慧判斷的成分不多,但你想看完所有設定的感覺卻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