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大事回顧:卡塔爾能藉世界盃改善形象嗎?

A+A-
美斯捧盃前,被卡塔爾國王「黑袍加身」。 圖片來源:路透社

卡塔爾世界盃在一片爭議聲中順利告終。足球貴為世界上最受歡迎的運動,每 4 年才舉辦一次的世界盃自然全球矚目。卡塔爾銳意透過大型賽事建立文化成就感,強化國民認同,把自己塑造成國際舞台重要一員,卻惹來勞工剝削、打壓性小眾權益、甚至涉嫌在申辦過程中買票做假的指控。「紐約時報」專題文章就分析,卡塔爾世界盃真的做到體育洗白嗎?

為了主辦世界盃,卡塔爾做了甚麼?

故事要追溯到 2010 年,國際足協一次過投票決定 2018 和 2022 年世界盃主辦權。結果卡塔爾爆冷擊敗美國、日本和澳洲,取得 2022 年的主辦權。雖然坐擁豐富天然氣資源、是全球其中一個最富有的國家,但當地並無標準足球場,也沒有足夠配套設施容納大量旅客,甚至連夏天氣候也不適合進行戶外球類比賽。加上國際足協同樣意外把 2018 年的主辦權授予俄羅斯,結果引發貪污醜聞,當年幾乎所有足總委員會高層都被指控、甚至被控告貪污。

卡塔爾為了籌備世界盃,不惜豪擲 2,200 億美元,建造球場、鐵路、公路、大橋、人工島和豪華酒店,又擴建了機場。單單是 2010 年代,多哈面積就擴充足足 3 倍。工程的重擔基本上落在移民工身上,這批移民工人佔卡塔爾國家人口大約 90%,工作環境極為苛刻。據「衛報」報道,由卡塔爾獲得主辦權到 2021 年 2 月,有超過 6,500 名工人命喪當地。到今年 11 月,卡塔爾官員公佈的死亡數字為 400 至 500 人。

除了工人,卡塔爾也被指踐踏女性權益,她們要在「男性監護人」許可下才能實踐一些基本自由,如購物、旅遊和工作。而同性戀在當地依然屬於非法,違者可判囚最高 3 年。在第一週賽事,國際足協就禁止歐洲球隊配戴支持同志權益的彩虹臂章。卡塔爾官員批評西方社會偽善和種族主義,又指美國和歐洲才是粗暴對待移民,而且西方國家一直依賴卡塔爾天然氣。官員又指當地政府持續推動勞工改革,如訂立最低工資及禁止沒收員工護照。

豪擲千億,回報如何?

卡塔爾國家元首塔米姆在世界盃開賽前招待沙特阿拉伯皇儲薩勒曼(MBS,背向鏡頭者)。 圖片來源:Simon Bruty/Anychance/Getty Images

問題是卡塔爾豪擲千億美元,又令自己身陷公關災難,究竟能否得到期望的回報?在2017 年,卡塔爾面臨重大政治危機,被沙特阿拉伯、巴林、阿聯酋和埃及斷交兼封鎖領空,中東多國指責卡塔爾靠攏伊朗和支援恐怖主義,封鎖令到去年才解除。歐洲知識經濟與管理學院地緣政治經濟專家查域(Simon Chadwick)教授表示,卡塔爾國家很細小和脆弱,不能冒犯任何人,該國希望透過舉辦世界盃,塑造自己為國際社會可靠的一分子。

這次卡塔爾世界盃也成功凝聚區內團結。沙特阿拉伯王儲、科威特王子和阿聯酋總理通通獲邀出席開幕典禮,為未來加強波斯灣地區多邊合作提供有利條件。整屆賽事大約吸引 120 萬到 150 萬人前赴多哈,遠遠超越當地可以承載的水平,故此有大量旅客流向其他國家,令多國齊享盛事經濟紅利。當西方媒體大肆批評卡塔爾世界盃時,阿拉伯媒體和社交平台專頁則一面倒唱好,令卡塔爾由波斯灣小國一舉成為阿拉伯世界的代表,向西方說不。

當然,體育洗白不是每次都奏效。1978 年的阿根廷世界盃,就讓各國人民意識到當地軍事獨裁政府的暴政。國際特赦組織藉此喚起世界注意、一些國家開始收容阿根廷難民,而阿根廷政府由於在意西方盟友的態度,也被迫推行改革。國際工會聯合會認為,一連串負面新聞已迫使卡塔爾推行改革,當然這有賴非政府組織、工會、傳媒和國內改革派一起監督政府。問題是當世界盃結束,國際焦點轉移後,這些正面成果能否得以保存,抑或只是純粹令卡塔爾提升了地緣政治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