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空亂流所預示的未來

A+A-
氣候變化:不可見不可測的亂流。 圖片來源:路透社

氣候變化加劇航空亂流,早有研究證明;而據科技作家 James Bridle 主張,全球暖化導致環境變異莫測而愈趨極端,則會造成知識上的亂流,令沿用的研究和模型不敷應用。要掌握氣候變化,必須超越囿於形態的常識。

James Bridle 著作「新黑暗時代」(New Dark Age: Technology and the End of the Future)其中一章語帶雙關指出:未來會愈來愈顛簸。第一層含義在字面上,涉及航空影響。Bridle 羅列近年的航機亂流事故 —— 2017 年 5 月俄羅斯航空來回莫斯科及曼谷航班 SU270、2016 年 6 月馬來西亞航空倫敦飛往吉隆坡客機 MH1、2016 年 8 月由侯斯敦飛往倫敦的聯合航空波音 767 客機,3 次亂流事件共造成 83 人受傷送院,當中不少人嚴重骨折 —— 反映無法預計的「晴空亂流」(clear-air turbulence;CAT)愈趨普遍而激烈。

2017 年 5 月 1 日,俄羅斯航空來回莫斯科及曼谷航班 SU270 遇上晴空亂流,造成最少 27 人受傷。 圖片來源:__maltita__/Instagram

James Bridle 指出,雖然晴空亂流不乏研究,事故亦按年上升,但瞞報亦多,統計相對落後。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US Federa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有關數字須上溯至 2006 年:1989 年亂流意外約為每百萬航次有 0.3 宗,2003 年比率急攀至 1.7 宗,升逾 4 倍;1982 年至 2003 年亂流所致嚴重事故則是倍增

晴空亂流惡化,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劇增有關。2013 年「自然氣候變化」(Nature Climate Change)刊載研究首次證實,氣候變化會影響空中航行。研究模型基於冬季大西洋航線最常見巡航高度推算,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由前工業時期的 280ppm 倍增至 560ppm,晴空亂流強度將會增加 1 成到 4 成,中等至強度的亂流發生機率則會提升 40% 到 170% 不等。而在今年 5 月,二氧化碳濃度已達到 415 ppm

科技作家 James Bridle 近作「新黑暗時代」。

有別於一般風暴亂流,晴空亂流事前並無徵兆,航機往往無法準備或繞道避開。「再無事物清楚如昔。改變的不止是未來的維度,還有可測度。」James Bridle 引述氣象學家 William Gail 指出,人類過去數百年來研究所總結出的模式,有不少已被氣候變化打亂:長期天氣趨勢、魚類產卵及遷徙、植物傳粉、季候風、潮汐周期和極端天氣事件。而人類文明正正建基於環境周期的可測度,掌握農耕氣節、旱災周期、山火季節、捕獵時機等等知識,方有今日建樹。假如一切變得無法預測,農夫就種不了作物,漁夫捉不到魚,山火洪災無可預防,能源難尋,食物來源稀缺…… 簡言之,一切將供不應求。

「William Gail 預見一種未來,後代對世界的掌握可能會比今人所認識更少,而社會更加複雜,相應災難更多。可能人類的『知識顛峰』(peak knowledge)已成過去,正如石油高峰一樣。新黑暗時期悄然展開。」這是所謂顛簸未來的第二層含義。

James Bridle 又借用哲學家 Timothy Morton 的「超物件」(hyperobject)概念,解釋全球暖化的特性:一個無從眼見的大局,只能由其影響所及認識,可能是一塊融冰、一片死海,或者一趟驚險的航程。超物件獨立於人類而存在,超越人類的認知與測量。「超物件又近又難觀察,以致於難以用傳統方式理性形容或是處理克服。氣候變化就是超物件 —— 核輻射、進化論、互聯網也一樣。」

超物件只能從其影響追溯,累積大數據因而至關重要。有別於傳統哲學著重「實體」,超物件定義要從「關係」入手:由無數分散式感應系統接收訊息,輸送至電腦運算處理,注重時間亦注重空間。「科學紀錄變成一種『超感官認知』(extrasensory perception)形式:一種網絡化、區域化、跨越時間的知識生成。」人類常以感官判別一件事物的真偽有無,超物件氣候變化正好是個切身的提醒:當我們討論氣候變化,其實我們在討論思考的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