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

|共106篇|

唐明:他們心裡都有一個秦始皇

許多自視道德高尚、滿腹學識的所謂精英,心中就是按捺不住要管理和控制其他人,甚至是所有人的衝動。為甚麼?因為他們總覺得,自己的想法是最正確、最高瞻遠矚的,認為自己就是智慧和真理的代表。無論是不開冷氣,還是按需分配的計劃經濟,在他們之下,大多數的普通人,所謂的「老百姓」都很蠢,而且道德低下,需要管起來。

劍獅子丸:人工智能的戒定慧

先不要想太遠,其實每一件人造之物,本身就一定涉及道德問題。簡單如一個飯盒,是否合乎食用安全標準,以至外觀,是否關顧在特殊情況被迫受困的心理需要,也實屬道德問題。故對人工智能的道德思考,是新物事刺激我們審視舊議題。細思之中,發現佛教早有對此的探索進路。

劍獅子丸:人工智能跟人學來的貪嗔癡

人工智能出自人類之手,人的我執我見,不論有意或無心,原來也灌注其中。當人工智能的功能更強,用途更廣,如不重新思考人心,人工智能對於其身為創造者的人類,實在福禍難料。或許,當人類希望創造善良的人工智能,首先要修行自心,成為人工智能的善知識。

動物會做夢嗎?

對於這個問題,科學界研究甚少。19 世紀,達爾文繼「物種起源」後另一本著作「人類的起源」,讓人們認識到比較心理學,當中雖略有談及哺乳類動物與人類入睡時同樣擁有的某種主觀體驗 —— 人們稱之為「夢」,但到 20 世紀,相關研究卻停滯不前。最近,哲學家 David Peña-Guzmán 的新書「當動物做夢時:動物意識的隱秘世界」再次掀起這個話題,啟發人們思考應如何重新認識牠們的內心活動和看待這些生命。

在中國,為何不會幫陌生人?

中國唐山燒烤店打人案件曝光,網民及名人紛紛批評圍觀者沒有伸出援手。回顧 2011 年女童小悅悅被汽車撞倒在地、2016 年一女子在北京和頤酒店遇襲等事件,這類「附近沒一個人幫忙」的事件,不時在中國出現。英國薩塞克斯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卜慶修(Qingxiu Bu)於 2016 年曾在期刊 Liverpool Law Review 發表文章,剖析中國社會對陌生人冷漠的原因。

以人工智能模擬死者言行,是否道德?

在早前熱播的香港電視劇「IT 狗」中,人工智能能夠逼真模擬死者,持續與生者對話。原來現實中確有類似的聊天機械人,但由於人工智能讀取了死者大量個人數據,最終引起連串道德爭議,該聊天機械人最終被迫停運。加泰隆尼亞公開大學博士後研究員 Sara Suárez-Gonzalo 就分析背後的多重道德隱患。

人工智能汽車,如何作出人命攸關的道德抉擇?

相信大家對「電車難題」(Trolley problem)都耳熟能詳:有軌電車失控高速行駛,快將輾斃前方五人,你可即時切換到分支路軌,但分支路軌有另一個人會因此喪生。如此一命換五命的道德兩難,將會是未來全自動汽車的考驗。究竟人工智能會如何抉擇?系統又會否計算人命價值、乃至社會評級,在生死關頭作出取捨?

道德無用?如何做一個善良的人

倫理學是哲學的重要一環,由柏拉圖、康德,再到羅爾斯,很多偉大的哲學家都試圖探討出一套道德規範。多倫多大學榮休教授德索薩(Ronald de Sousa)曾經講授道德哲學多年,他近日在學術網站 Aeon,從根本地反思自己的專業,並提出 5 點理由,論證道德之無用。

公務員的倫理課:行政邪惡

公務員是重要的政策執行者,可以影響數以百萬計人民的福祉。在西方公共行政學中,公務員的行政倫理就成為一個主要研究領域。大峽谷州立大學 Danny Balfour 教授和密蘇里大學 Guy Adams 教授在 1998 年出版著作 Unmasking Administrative Evil,提出「行政邪惡」(Administrative Evil),警告公職人員只講官僚理性,可以為社會帶來極大災難。該書至今已是公共行政學的經典著作。

唐明:民主衰亡的不祥跡象

他觀察到的「不祥」跡象包括:政客只顧追逐私利,為討好選民而被牽著鼻子走,法治被侵蝕、家庭遭解體、職業標準敗壞、營商環境的欺詐、學術粗劣和極端化、宗教的膚淺和濫情、藝術娛樂的惡俗、個人的自我放縱、整體生活趨於粗俗,凡此種種並非個別現象,而是表明整個文明在解體。

怒火中燒:哲學如何為憤怒辯護?

面對社會價值崩解,很多人既憤怒又絕望,有人認為既然無能為力,我們便應該學懂放下。但芝加哥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Agnes Callard 在新書 On Anger 為憤怒辯護,她認為憤怒源於道德觸覺,一旦我們對不義之事麻木,便可能釀成道德危機,但憤怒又必然衍生出復仇衝動,構成所有受壓迫者要面對的內心掙扎。

Moyashi:口德村投資移民計劃

香港演員吳孟達逝世,他與周星馳在 8、90 年代的一系列喜劇電影中深入民心,不僅紅遍中港台,幾乎是有華人的地方都認識他們。於是死訊傳出後,無數人大感可惜悲歎。然而香港網上的聲音不太一樣,因為吳氏曾在微博上發文成為「護旗手」,親中的立場令不少香港人產生不了同情,還大呼死得好,引來「口德村村民」圍攻。

鄭立:獸王記 —— 對抗怪物的人,要小心自己不要變成怪物

這個遊戲最好玩的地方,在於內心糾結是否要成為怪物,畢竟此舉表示自己放棄了人性與良知,又與敵人有何分別呢?所以我堅持只吃兩枚仙丹,保持我作為人類的良知,享受內心的矛盾與交戰。相信我,在面對勝利誘惑時堅持道德高地,不變成怪物,能夠讓你自 high 到分泌很多快樂激素。

唐明:哪有甚麼「真小人」?

因為這種君子和小人的二分法,因此順理成章又有了「偽君子」和「真小人」之對立,但英文的 hypocrisy(偽善),批判的反而是裝君子的那一端,對於「小人」或者說道德有瑕疵的凡人,即使滿身都是缺點,倒是予以寬容甚至諒解。中西文化的一大差別,就在於有無這條「底線」。

【泰國示威】國王失德動搖君主立憲制,問題在哪裡?

泰國示威浪潮發展至今,各地媒體報道的重點之一,便是當地改革君主制的訴求。香港便有倡議型媒體評論指,在君主立憲制度下,國王身為一國精神領袖,依然可「在國家陷於危機時作出一鎚定音的裁決」,又云「這種王權若要生效就不能夠單靠憲法加持,國君本人的道德修養亦是其感召力的重要泉源」。然而,要求君主以道德素養臻善君主制,是否倒果為因,值得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