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yashi:神有沒有辦法創造一個完全不傷害任何人的故事?

A+A-
動畫「我推的孩子」劇照。

今季新番動畫「我推的孩子」第 6 集中,出現了藝人參加真人秀後被炎上,演變成網絡欺凌,最後企圖自殺但未遂的劇情。有關情節情被指影射 2020 年「雙層公寓」中,女摔角手木村花因網絡欺凌而輕生的悲劇。

除了情節與現實相似,也因為該集播出日子接近木村花的忌日(差了一星期),於是大眾很容易把兩者相提並論。結果,木村花的母親在 Twitter 上批評這是在消費自己的女兒:「挪用實在的事件,就沒有想過會傷害深愛花的人嗎?」於是網民分成兩派,就「作品有沒有在影射木村花」爭論不休。

然而比較少人問的是,即使有又如何?人血饅頭的指控是否成立,要考慮幾個因素:作品的語境和性質、時機人事的關係,以及事件涉及的程度。

如果看過有關集數,應該很容易理解劇情沒有揶揄嘲笑受害者,而「我推的孩子」本身也充滿了對演藝行業的社會批判,與其說是消費了甚麼,不如說是反映了社會現象。

為了顧慮現實的悲劇或災難,對影視作品的播放作改動是可以理解的,這也是一種社會道德。2007 年的京田邊警察殺害事件,原定翌日播出的「School Days」最終話被收起。2020 年的京都動畫縱火事件發生後,兩天後的「炎炎消防隊」第 3 話順延一週播放,當星期還有幾部涉及縱火描寫的動畫和電視劇延期播出。2011 年東日本大地震後,無數電影和活動以年為單位延期。

木村花。 圖片來源:hanadayo0903/Twitter

木村花事件發生在 2020 年,動畫在 2023 年播出。3 年時間對於一個喪女之母來說,未必能夠撫平傷痛,但對於社會公眾來說,這已經是告一段落的新聞。如果是剛剛過身、新聞還在報道的時間, 把照片印在 T 裇上賣,這的確是消費受害者,但經過 3 年後,尤其這不是單一事件,而是已經成為網絡時代文化問題的一部分 —— 這也是第三點的考慮因素,以社會現象批判的角度描寫事件,很難被稱為「消費」。

不是只要有人在消費,就可以說受害者「被消費」。否則新海誠最近 3 部都以天為題材的動畫電影,都可以批評是在消費震災的災民。所有涉及災難、暴力和悲劇的故事,都必定有人可以從中看到自己,甚至喪女之母看親子小品都可能觸景傷情,完全不傷害任何人的故事是不存在的。

情節相近,家屬會被觸動是可以理解的,但要求自己傷痛平復之前,影視作品都不能夠描寫類似的情節則太超過。再者,以情緒勒索的方式要求其他人的同情,恐怕真正消費受害者的,其實是家屬自己。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