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心理學:罐不如杯,容器影響味道(還有售價)

A+A-

「支飲管有咁粗得咁粗、冰有咁大舊放咁大舊、杯汽水咪啅一聲飲完買過第二杯囉。」電影「食神」的對白,或多或少體現了現實的餐飲管理策略。除了飲管可下功夫,假如客人點了飲品,餐廳老闆還應該考慮用甚麼器皿呈上飲品:用杯、用樽、還是直接遞上鋁罐?客人會因此願意消費更多嗎?

人靠衣裝,食物也講包裝,例如咖喱牛腩飯,可以叫作咖喱牛坑腩飯,或者慢煮南洋咖哩牛腩飯,看起來便高級一點,亦容易賣貴一點。外在提示亦會影響味覺感知,例如一個來自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的研究顯示,當受驗者使用不同材料(包括玻璃,半透明塑料和陶瓷)製成的杯子時,甜味等級會發生變化。有些人則認為,某些葡萄酒與特定的玻璃器皿匹配,能提升酒的味道;但 2015 年的一項研究則發現,當研究參與者能夠看到玻璃杯時,葡萄酒杯對味道的影響才有效,表明這種效應是出於感官互相反應,而不是物理化學因素。

美國莫瑞州立大學市場學助理教授 Sarah Lefebvre 與美國中央佛羅里達大學酒店管理助理教授 Marissa Orlowski 則好奇,飲品的呈現方法如何影響飲品的味道和人們支付的意願。她們的研究近日刊登在「國際酒店管理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 Management)」。研究發現,在鋁罐、玻璃杯、膠杯和玻璃樽四者之間,鋁罐看來是最差的選擇。

Lefebvre 和 Orlowski 這次的研究分為兩部分:研究一是通過讓受驗者觀看盛器的圖片,讓他們評估飲料的味道,及回答願意為此支付多少。受驗者會被告知研究人員正在進行飲料評估,並想像情況是自己正在餐廳用膳,點了有汽飲品,然後服務員送上圖片所示的飲品。圖片隨機顯示以鋁罐、玻璃杯、膠杯和玻璃樽盛載的可樂 。結果顯示,供應飲品的容器影響消費者對飲品的口味期望,以及他們支付飲料的意願。鋁罐中的飲品,比其他容器所盛載的,味道預期更差,同時,消費者願意為這些飲料所支付的金額會更少。

在高檔的消費場所,提供鋁罐以外的選擇,或能增加收益。

研究的第二部分則在大學實驗室進行,參與者能夠對所看到的飲品親身試味。不過,為了避免品牌對飲品味道的影響,這次則使用無品牌的蘇打水,而非可樂。飲品盛載的器皿依然是鋁罐、玻璃杯、膠杯和玻璃樽四種之一。

與研究一的結論稍稍不同,在研究二中,鋁罐和塑料杯之間沒有發現味道的顯著差異,不過其他結果大致相同。鋁罐相對於其他 3 種器皿,味道和支付意願的表現最差;至於其他器皿組合則不存在顯著差異(即玻璃杯與塑料杯、塑料杯與玻璃瓶等)。

研究作者表示,從實用的角度來看,鋁罐的評級結果相當有趣。現時美國飲料包裝的主要趨勢之一是採用更多鋁罐,因為罐比玻璃更實惠;有些手工飲料,如啤酒、水、特色咖啡和茶也有趨勢是以罐裝形式出售。另外,像紅牛等品牌,亦鼓勵餐飲服務場以完整鋁罐奉上,可以為製造商作推廣。

Lefebvre 和 Orlowski 建議,商家應權衡在餐牌上的品牌知名度效益,與降低消費者體驗的可能性; 在高檔的消費場所,提供鋁罐以外的選擇,或能增加收益。餐飲業者亦需考慮在網站或其他線上平台的菜單照片展示方式。

此外,研究顯示玻璃杯和塑料杯之間缺乏顯著差異。由於塑料杯的成本通常低於破璃杯,餐館老闆或可選擇較低成本的做法,而不會影響消費者的消費體驗和支付意欲。

諺語有云:「永遠不應該通過封面判斷一本書。」但人們在口味和消費選擇中,不知不覺地正正是在這樣做。